福州新闻网
  
  
  

江苏常熟蒋巷村的变迁

2020-09-23 15:33:52  来源:人民日报
  

江苏常熟蒋巷村的变迁

  《 人民日报 》2020年09月23日 第 06 版 版面截图

  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千亩良田稻穗渐黄,生态园内瓜果飘香,工业区里机声欢唱……金秋时节,走进江苏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一幅自然人文相映成趣的美丽乡村画跃然眼前。谁能想到,这个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以前是常熟的贫困村。

  致富增收,贫困村变小康村

  “过去,‘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全村186户人家,住的是泥土墙、茅草棚,吃饭都成问题。”1966年,22岁的常德盛当上蒋巷大队大队长后,带领村民拿起扁担、挑起箩筐,疏浚河道、平整土地,完成50多万土方工程,建成良田1700多亩,硬是把十年九涝的低洼地变成远近闻名的高产田。

  洼地变良田,让蒋巷村人填饱了肚子,温饱之后,如何小康?适逢苏南地区乡村工业兴起,蒋巷人又把致富的目光投向了工业。蒋巷村瞄准市场空白,建起了两条彩钢复合板生产线和常熟第一家村级工业园,曾经一穷二白的村子,日渐富裕起来。

  虽然依靠工业发了家,但蒋巷村仍不敢忘记“农业之本”。他们清楚得很:搞农业也要搞现代化农业。

  “前年开始,村里全面种植有机稻,并实行一年一季轮休制,让土地休养生息。产量是低了,但是经济效益上来了。”30岁不到的蒋荫达,拿到村里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他扳着手指算了一笔账:虽然每亩有机稻田的产量比之前的化肥稻少了300斤,但去年蒋巷大米的市场价从每公斤6元涨到20元,利润翻了一番。去年,蒋荫达还尝试“稻鳝共育”,每亩又可增收2000元左右。

  考虑到部分种粮大户的年纪越来越大,今年村集体计划把农田“流转”回来,建立村级农场,由职业农民统一种植,提高现代化水平,力争做到“三个人就能种好1200亩农田”。

  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旅游业,蒋巷村人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增收路子。经过多年经营,占地680亩的“绿色氧吧”蒋巷生态园已经声名远扬。村庄西南角的大片香樟林内,亲子互动项目“树上见”掩映其中。继引进民宿项目、打造蒋巷书院后,今年5月村里又新建起集休闲、旅游观光、教育研学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未来将发展成为超亿元的产业链,带动村民就业创业。

  现任蒋巷村党委书记的常德盛介绍,今天的蒋巷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每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000万元,其中旅游收入就超过了1000万元,集体总资产超过10亿元,村级经济呈现健康发展势头。去年,全村总产值达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25万元,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1万元。

  老有所养,社会保障体系全

  “村像大花园,家住别墅区,既有工业园,也有生态园,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本。”山西省绛县古绛镇退休村干部赵光泉从报纸上看到蒋巷村的报道将信将疑,决定亲自来看个究竟。2000年的一天,年已七旬的老赵只身前来,村里村外转了个遍,心悦诚服赞叹不已,“真想住在蒋巷村。”

  米袋子、钱袋子鼓起来,社会保障也得跟上。蒋巷村人富起来后,明确了幸福生活的愿景:“劳有丰得、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学有优教、病有良医”。

  2000年起,蒋巷村分两批建成拥有186幢红瓦绿荫“小洋房”的集中居住区,每幢220多平方米,造价近30万元,村民只需交付12.8万元,气化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洁具等都由村里提供。“自来水、天然气、生态园、剧场、商贸街、活动中心,我们有城里人生活的便利,又有着城里人没有的乡村风光,你说好不好?”村民沈学平很是自豪。

  距离“小洋房”不远,坐落着蒋巷村老年公寓。房间一共158套,按三星级标准配套用具,老人免费使用。“周围都是年纪相仿的老邻居,相互之间说得上话。”几年前,78岁的村民姚守高老人和老伴一同搬进了老年公寓,“白天,我们去别墅新村帮忙照顾重孙子,晚上回到自己家里休息。”

  除了住得舒心,蒋巷村老人还“按老取酬”,按月领取养老金。每年村里还有股份分红,去年人均达到了1万元。据统计,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苏州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这几天,蒋巷村村委会对面的蒋巷护理院已经装修完毕。这处规划床位250个的护理院将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由村集体建造,并同专业养老护理机构合作,实行社会化运营,村内村外的老人均可享用。

  乡风文明,邻里关系更和睦

  走进村民沈彩红家,最显眼的是书房——大大的书柜占了屋内的两面墙,上面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

  成立“妇女读书会”,举办读书活动,鼓励村民读书看报,为每个家庭订阅报刊、赠送书橱和图书……口袋鼓了,精神上也要丰富起来。和其他许多村落一样,蒋巷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也摆着上万册图书,但这里还收藏着令人羡慕的独特“财富”——村民们20多年来写下的大量读书笔记。

  这背后,是蒋巷村的“巧办法”:除实行社区股份制分红外,还拿出一笔资金奖励那些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和家庭表现良好的村民,由此激励村民读书学习讲文明。

  近年来,村里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户、文明标兵户等系列文明创评活动,实行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个党员至少结对一户村民家庭,家庭成员争当一个好角色,各家为村发展出一个金点子,每人至少做一件善事,让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村民蒋惠明在工作之余,将房前屋后打扫得整洁卫生,坚持十多年敞开家门接待游客,被评为“村文明旅游接待家庭”。“前两年,村里招募200多名志愿者,差点没报上名。”蒋惠明认为,读书学习活动如同春风化雨,让村民们言行举止文明、邻里关系和睦友善。

  这些天,蒋巷村农民剧场内歌声嘹亮、琴声悠扬,常盛沪剧团正在排练大型红色经典沪剧《红灯记》。常盛沪剧团是由蒋巷村村民、沪剧爱好者蒯春英牵头组建的一支文艺团队。组队近两年来,常盛沪剧团排演了《绣红旗》等节目,先后在常熟、上海、苏州等地演出近百场次,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看完排练,村民樊秀英意犹未尽,“这样的幸福生活,我们能不开心吗?”

【责任编辑:陈颖】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