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地球引力场、磁场紊乱引发南方暴雨?这是谣言!

2020-07-16 16:46:53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暴雨预警,还在持续!7月16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6月以来,我国南方迎来持续强降雨,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局地强降水重叠度高。

  南方暴雨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热议,然而,在理性探讨的声音中,也夹杂了一些来源不明的传言,例如:“国家气象局退休专家说,最近遇到了180年周期白元年,导致地球引力场、磁场紊乱,会带来地质、气候巨大灾难”。这样的帖子吸引眼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工具上广为流传。

  蓝蓝天工作室记者和身边的亲友,有不少人都收到了这个帖子或类似传言。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蓝蓝天工作室采访了中国气象局的专家。

地球引力场、磁场紊乱引发南方暴雨?这是谣言!

  ↑ 所谓来自“国家气象局退休专家”的谣言截图。

  “专家”查无此人,弄错基本常识

  首先,谣言中所谓的“国家气象局退休专家、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地面指挥李俊英教授”,根本是杜撰的。经中国气象局调查核实——无此职位,查无此人。实际上,“国家气象局”是中国气象局很久以前的单位名称。

  其次,谣言中耸人听闻的“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阳、地球、木星、土星并到一条线”,也完全弄错了基本常识。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预报台副台长宗位国表示,太阳、地球、木星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出现了“木星冲日”现象。这一现象的周期是1年多,类似的还有“土星冲日”现象,周期也是1年多。无论是“木星冲日”还是“土星冲日”,都是正常的天体运行现象,实在不需要180年那么久。

  而所谓的“近期地球引力场、磁场发生紊乱”,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根据我国在轨的风云卫星,对太阳总辐射量、太阳活动、地球磁场等的长期观测业务,目前未发现有任何异常。

  其实,太阳活动有11年左右的长周期变化,也有短至几十分钟的爆发过程。在学术界,一般用太阳黑子相对数来表征太阳活动长期水平的高低,习惯上将1755年黑子数最少时开始的活动周,称作太阳的第1个活动周。目前太阳活动已经进入第24周太阳活动的末期。根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的预报结果,“第25太阳周可能始于2020年1月前后(±6个月),将于2031年6月前后(±6个月)结束,长度约11.5年,太阳活动总体活动水平与第24太阳周大致相当。”

  翻译一下,也就是说,目前处于第24太阳活动周向第25太阳活动周过渡的阶段,太阳活动水平很低,太阳风的速度也处于较低水平。我们不用担心太阳活动会对地球造成什么严重影响。

  这一信息有据可查,大家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网页上都可以查到。网址如下:http://www.nsmc.org.cn/NSMC/Channels/SpaceWeatherReport.html

地球引力场、磁场紊乱引发南方暴雨?这是谣言!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页上显示的相关信息。

  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与最近的南方强降水有关。

  谣言通篇是虚假、离谱的。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太阳风等到底会不会影响地球天气气候?

  宗位国指出,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确实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太阳活动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太阳总辐射量会有一些变化。不过,从1978年卫星观测太阳总辐照度开始,在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中,太阳总辐射量变化仅约为0.1%—0.3%。另外,随太阳黑子数的变化也存在一个11年的周期。

  然而,即便存在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变化与大气环流、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相比,远不能对地球大气的能量收支平衡产生决定性影响。

  在中国气象局7月15日举行的汛期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谣言所讲的问题跟南方的强降水和今年的灾害有关系。

  希望这篇“硬核科普”,能够击碎谣言,使您获得科学认知。

  谣言止于智者。下次,再收到来自“国家气象局退休专家”的类似传言,您完全可以把它删掉。然后,把我们这篇文章发过去、分享到朋友圈……(赵贝佳 刘毅)

【责任编辑:苏雪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