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建省“鱼骨沙洲”走红,村民吃上“环境饭”

2020-07-02 16:27:5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福州7月2日电(记者秦宏、陈弘毅)在福建省海岛县东山,一处在网上走红的“鱼骨沙洲”自然景观,让附近千百年来以渔业为主的岐下村走上了产业转型之路。看到“绿色红利”的村民,自发选择让良好生态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鱼骨沙洲位于东山县岐下村村口三四公里外的诏安湾中,因状似游鱼得名。从高空俯视,胖胖的“鱼头”露出水面,长长的“鱼尾”在海里若隐若现。前年,这个足球场大小的奇妙自然景观在网上“走红”,并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岐下村副主任陈细永介绍说:“据我们统计,去年鱼骨沙洲景点共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收入200多万元,高峰时一天能有三四千人。”为此,村里组建了股份制旅游公司,负责开发和维护这一新景点,并以此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

与游客常常爆满形成对比,记者看到,沙洲上却仅有一个兼有上洲码头和海上救助站功能的曲尺形状接待平台。平台上设置了简易的洗手间、小卖部和休息候船室,一次容纳50人都显得拥挤。

村民告诉记者,去年一些节假日期间,不得不对上洲游客进行限流。有些游客和村里人曾希望岐下村扩建平台,发展海上餐饮住宿。这样,游客可享受在海上食宿的新鲜体验,村里也可以增加旅游收入。然而,这个提议却被大部分村民否定了。

“鱼骨沙洲旅游吃的是‘环境饭’。沙洲地方小、生态脆弱,大家都觉得不能为赚‘快钱’搞那么多项目,破坏沙洲景观。”69岁的村民陈炎松说,很早以前沙洲很大,上面有成片野草和木麻黄树,以及大量海鸥和海龟。但20世纪末沿海采砂业兴起,沙洲萎缩到几乎消失,直到近年来通过严控采砂和过度捕捞,才使沙洲重现。

“鱼骨沙洲景点的开发,让村民真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发选择了生态环境优先的发展道路。”岐下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志伟说,2017年他刚来时,村里渔业码头上垃圾成堆,蚊蝇成群。这两年,村容村貌得到整治,提升了绿化,码头旁的垃圾堆变成了绿荫密布的花园。近海养殖走向深水养殖,海也更蓝了,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放松身心。

记者采访发现,鱼骨沙洲虽然没有充分开发,但借助其带来的人气,现在岐下村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越来越多。

“过去是‘一渔独大’,现在是‘三产融合’发展。”陈志伟说,一百多位过去从事网箱养殖的渔民,做起兼职或专职船渡接驳员,有的还发展了海钓和渔家乐等产业,村里的海水养殖产品也被重新包装销售。2018年来,仅村里的渔家乐就从4家增加到18家。

【责任编辑:傅亦静】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