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连江推出“晚晴110”平台 探索试点社区服务老人新机制

2021-09-02 10:33:58  来源:福建日报
  

  “吴老师,您在家稍等一会儿,我们把米买好了,这就请社工送到您家里。”

  近日,家住连江县凤城镇东北街社区的吴洛坦老人因上下楼不便,通过“晚晴110”平台,呼叫社工帮忙买米。过了不久,社工便扛着米送上了门。

  “晚晴110”平台,是连江县在社区探索以科技手段破解居家养老难题的新尝试。老年人家中接入这一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一键呼叫,服务上门”,系统还可通过水电用量等监测老人健康状况。

  破解症结,服务到家

  东北街社区,是连江县城区的老社区之一。说它“老”,一方面是人口的老龄化,社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有2261人,占31.3%;另一方面,老旧楼房占比大,32栋居民楼中,有20余栋是二三十年前所建,老年人上下楼、维修设备等很不方便。这些,都成了社区居家养老的“症结”。

  “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如果去养老院,每个月花费不少,他们更愿意留在家里。如何帮助社区老人更好地居家养老,多年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东北街社区党委书记刘必珍说,多年来,县里和社区,都在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难题。

  背靠“数字福州”,能否用科技手段破解?今年1月开始,东北街社区开始寻求各方合作,整合居家养老相关资源。

  4月,在连江县各部门和街道支持下,“晚晴110”平台推出。平台由东北街社区、中国移动连江分公司、连江县禾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三方联合共建,包含“智慧眼系统”“SOS一键呼叫系统”“智能水电表检测系统”3个模块。

  “接入系统的老人,只要轻轻按下‘SOS’按钮,呼叫信息会第一时间反馈到老人子女的手机上。如果子女不方便,社区、社工人员就会接收到信号,并与老人视频沟通,将温暖送上门。”刘必珍介绍。

  “小孩不在家,我年纪也大了。下雨天或大热天,出门买东西都不方便,一按‘SOS一键呼叫系统’的红色按钮,就能联系社工帮忙,特别方便。”家住东北街社区青年路的吴国崧老人说,除了买菜买米,马桶坏了、水管爆了等琐碎小事,都可以寻求帮助。

  据介绍,目前东北街社区辖区内已安装“智慧眼”20台,“智能水电表检测系统”35台,“SOS一键呼叫系统”23台,覆盖35户老年人家庭。

  整合资源,多方受益

  上月初的一天,东北街社区工作人员在“晚晴110” 平台监测到,吴洛坦老人家的用水量,一整天都为0。

  “我们很熟悉吴老师家的日常用水量,像这样一整天没用水,老人有可能不在家,也有可能身体不适躺在床上。”社区副主任张忍忍说。

  于是,张忍忍马上给老人打电话,了解到老人是出门走亲戚去了,这才放下心来。

  据介绍,“晚晴110平台”搭建了日常监测与应急反应的系统,设备“前台”对老年居民的各项指标和数据进行收集后,“后台”社区人员通过分析和研判,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除了监测水表和电表,老人身体不适时,还能通过家里安装的摄像头,与医护人员连线,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晚晴110”探索的背后,是各方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多方受益。

  社区事务多,人员有限,如何服务好老人们?“对于社区老年人养老,民政部门有购买社工的社会化服务。”刘必珍介绍,社区在与民政部门、社工商议后,把民政部门付费购买的服务整合进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员不足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日常代买、维修,老人在家有小病小痛,怎么服务?于是,平台与周边的妇幼保健院、卫生院等医疗单位开展共建,把医疗单位纳入系统中来。

  “通过社区的属地服务,我们把组织部门的老干部退休服务,残疾人、病人的关爱服务等等,都纳入了进来,实现了一个平台,多方共赢。”刘必珍说。

  “晚晴‘110’平台的试点,为全县破解居家养老难题提供了良好的经验。”连江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晚晴110”的探索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惠及更多老年人。此外,当地还将加强专业队伍培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让社区服务更智慧、更贴心。

  (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叶建隆 于文影)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