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高标准造良田,端牢“中国饭碗”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截至去年底累计完成8亿亩建设任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事关重大。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也就必须保护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端牢“中国饭碗”,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必须聚合科技力量、激发群众动能、完善机制保障。
聚合科技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一些地方就借助科技力量,气象显示、墒情监测、苗情监测等设备一应俱全。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持续稳住国家的“粮袋子”将更有底气。
激发群众动能。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应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当然,在建设的同时也应抓好新建项目全程质量管理,加强工程建后管护,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
完善机制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既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也有助于提高农业、农民的生产效率,必须完善机制保障。比如,建立健全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生产经营主体等多元投入机制,就是其中关键一环。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地也可以制定系列规章制度,从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和施工、资金使用、项目验收等环节全面公示公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其涉及区域广、建设周期长,更应汇聚强大的推动力量。事实上,当前我国大部分耕地还处于待提升状态,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十四五”期间,必须在高标准造良田上下大工夫,走粮食生产内涵式发展道路,让“中国饭碗”越端越牢。
- 农业农村部:五大措施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2021-04-09 08:54:42)
- 国家级发展项目!福建多地入选(2021-04-04 19:13:00)
- 严打侵权套牌!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春季种子市场大检查(2021-04-01 10:37:49)
- 福建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2021-03-29 08:25:26)
- 福建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3”工程(2021-03-28 14:38:37)
- 设立“融资补偿风险金” 福州创建金融支农新模式(2021-03-26 08:14:32)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