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家门口的文化大餐,够味!
福州市打造“我们的节日”系列惠民演出活动,持续做优做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演出,把文艺的温暖送到百姓身边——
家门口的文化大餐,够味!
惠民演出暖心,节目送进社区
12日,在位于福州市澳门路的林则徐纪念馆,一场以“我们的节日·拗九节”为主题的文化惠民演出,吸引了众多周边的社区居民和八方游客。
欢快喜庆的开场舞《家和万事兴》,舞出了亲情,舞出了自信;配乐演讲《浓浓拗九粥 深深感恩情》通过讲述《目连救母》的感人故事,把拗九节的来历和习俗娓娓道来;福州民俗舞蹈《搓糍齐搓搓》《角梳遗韵》和福州语歌曲等独具闽都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接连登场,台下的中老年朋友乐得合不拢嘴……
本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由福州市文旅局主办、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承办,不但邀请社区艺术团的老艺术工作者联合演出,还在演出现场安排党员志愿者赠送长寿面、八宝粥等节日食品,赢得掌声一片。
“这样的惠民演出,接地气、聚人气、暖人心。”来自浙江的游客黄晓云带着孩子全程看完,竖起大拇指。
这是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用心打造文化惠民演出的一个缩影。
文化进万家,群众乐开花。“通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我们不断做优做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演出,让百姓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颜宝华说。
非遗搬上“云端”,拴住年轻观众
为了拴住年轻观众,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激活线上文化服务,开设抖音账号,推出“线下创作+线上演出”新模式,将文化惠民演出专场搬上“云端”。
在非遗民俗迎世遗专题访谈期间,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表演以“福州三宝”为题材创作的别具地方特色的舞蹈《烟雨坊巷》《脱胎漆韵》《角梳遗韵》,生动展现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更多的海内外宾朋了解福州、爱上福州。
据介绍,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致力于福州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的特色挖掘、非遗展示、文化传承,创作编排了一系列极具地域特色的舞蹈作品。
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舞蹈《角梳遗韵》以待嫁闺中女子手拿牛角梳梳妆打扮为背景,借助与姐妹间的嬉戏打闹,体现出嫁前的忐忑和喜悦,艺术化地展现了角梳之美,令人耳目一新。
去年,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承办打造的“云游坊巷”线上主题IP品牌活动,极大地推动历史文化景区与时尚商圈文旅互融、活动互动、人流互引、繁荣共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此外,本着传承经典、共同耕织的宗旨,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招收拍胸舞国家级传承人郭金锁的孙子郭子成、福建闽筝传承人陈茂锦的弟子陈婉弘等新生代非遗传承人,以培养传承骨干,让非遗传承保护更有力。
精品走进校园,文化种在乡村
2019年底,原创音乐剧《茶道》首次亮相,在高校引起不小的轰动。一年后,修改提升后的原创音乐剧《茶道》再次进行惠民演出,吸引更多在榕高校学子走进来享受文化大餐。
在福建农林大学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林岩痴迷民族舞,喜喝茉莉花茶,邀上几位同室好友一起观看新版《茶道》,还写下观后感。
“新版《茶道》由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参与创作演出,这部原创音乐剧,以福州茶文化历史为底蕴,既有福州文化特色,又展示福州人文风情。”颜宝华说,该剧原版曾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福建省精品工程奖。新版在此基础上修改提升,集中描写福州茉莉花茶,并借用茶王一家人的命运起伏与情感纠葛,揭示了人与人要像茉莉花茶一样,在包容奉献中和谐共生。
同时,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不遗余力地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特殊学校,通过多样化的特色教学,培养学生们的舞台表现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不同的孩子都能收获参与的快乐。
两年以来,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主创人员多次来到福州市聋哑学校,在无声的世界里,完全靠手势交流和鼓点振动,对孩子们进行艺术展示、艺术交流。
把文化种到家门口,也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益探索。去年9月,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来到连江县透堡镇西门村开展“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民丰收节文艺惠民演出。
“我们双方还签署了帮扶共建合作协议,每年定期派出艺术老师义务为西门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文艺队进行培训,对村民进行舞蹈、合唱等艺术指导,让文化的种子更好地落入寻常百姓家。”颜宝华说。
(记者 树红霞)
- 福州:精彩文化活动上“云端”(2021-02-17 09:51:35)
- 福州:志愿服务点亮群众微心愿(2021-02-14 08:07:31)
- 福州文旅部门新春推出十场文博展览、三十场文艺演出(2021-01-28 21:32:45)
- 有一种暖,叫福州街巷的“艺文暖”(2020-12-28 09:16:25)
- “百名曲艺家讲百个福建故事”在福州汇报演出(2020-12-26 15:56:51)
- 第四届“印象·福州”大赛在福州启动(2020-12-26 12:02:08)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