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建:风展红旗,老区苏区换新颜

2021-02-09 08:44:06  来源:福建日报
  

  “十三五”期间,我省全力支持老区苏区发展经济,加快脱贫攻坚,保护生态环境,传承红色基因

  风展红旗,老区苏区换新颜

  福建是著名革命老区,全省84个县(市、区)中,有70个老区(其中37个为原中央苏区),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这片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热血、书写了中国革命光荣与梦想的红土地,惦记着老区苏区人民。“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殷殷叮嘱。

  肩负着“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历史责任,省委、省政府创新帮扶机制,持续攻坚克难,全力推动老区苏区跨越式发展。行走八闽红土地,回望五年发展路,老区苏区经济实力更强了、产业筋骨更壮了、生态颜值更高了、交通出行更畅了、民生幸福成色更足了,处处呈现生机勃发、旧貌换新颜的动人画卷。

  决胜脱贫攻坚,不让一个人掉队

  “这个山村,令人惊喜!”“村民们的笑容,让我印象深刻。”去年10月,驻华使节团来到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考察时,对“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发展成果赞不绝口。

  地处老区苏区,赤溪村曾因贫穷全国闻名。从“输血式”就地扶贫到“换血式”搬迁扶贫,再到“造血式”产业扶贫,赤溪村走出了一条“文化立村、旅游强村、产业富村、生态美村”的路子。

  赤溪村的发展历程,是我省凝聚合力打赢老区苏区脱贫攻坚战的生动缩影。

  受历史、自然、区位等因素制约,集中了全省大部分贫困人口的老区苏区,长期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省委省政府把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相继制定实施了《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关于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进一步补齐短板、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百乡千村”路网提升工程,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硬化道路,所有建制村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随着衢宁铁路通车,全省老区苏区县县通动车的目标更进一步。武夷山机场迁建、龙岩新机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老区苏区所有县城15分钟内可上高速。

  巩固提升水利设施。倾斜支持老区苏区实施295个重点水利项目,进一步提高老区苏区防洪减灾能力;安排省级及以上资金4.52亿元,支持老区苏区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145万。

  大力实施造福工程,1994年以来全省累计搬迁171万多人,整体搬迁7300多个自然村;实施一批教育重点项目,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助学补助政策全部落实;出台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全省2201个贫困村的卫生所全部实现医保“村村通”或“就近通”;建设一批乡村文体、养老设施,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这道“加试题”,我省制定出台了保障就业等19条措施,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稳定脱贫。在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省民政厅会同省扶贫办组织开展“阳光1+1牵手计划”行动,有序推进老区村和社会组织的结对共建工作,到目前,共有1093个社会组织与1263个老区村结对共建,生成帮扶项目1100多个,各级社会组织共投入资金近2亿元助力老区村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

  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5年来,全省上下尽锐出战,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653元增加到2019年的12525元;到2019年底,我省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2020年4月底,我省最后6个县达到脱贫退出条件,至此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

  去年以来,12个原中央苏区县纳入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范围,我省进一步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建立“一键报贫”等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防止返贫,为老区苏区的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加速度,发展迈向高质量

  昔年洒血豪情在,今朝脱贫壮志新。

  以脱贫摘帽为新起点,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龙岩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打造三大千亿产业集群,蓄积强大发展后劲。

  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我省在财政转移支付、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生态补偿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老区苏区跑出了“产业发展加速度”——

  鼓励发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八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扶持现代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提升,培育一批老区苏区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品牌企业和十亿级品牌企业。支持老区苏区加强与央企、外企、民企对接,引导和支持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布局老区。

  围绕“清新福建”品牌,全面实施乡村文化旅游提质升级工程,持续提升3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着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

  发展农村电商物流。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基本实现建制村电商配送服务全覆盖,有力助推老区村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产业优”,老区苏区因地制宜大力推动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发展,一改“底子薄”的历史,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龙岩、三明两市的人均GDP突破10万元大关,宁德市达84251元,南平市也达到了74036元、高于全国70892元的平均水平,福建成为全国仅有的所有地级市人均GDP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老区苏区的经济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呵护绿水青山,高颜值产生高效益

  绿色是老区苏区最亮的底色。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省委省政府对占全省县(市、区)总数40%的34个县(市、区)和南平、龙岩、三明、宁德、平潭这五个地区取消了GDP硬性考核,把考核重点放到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老区优先、适当倾斜”原则,把发展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机结合起来,以长远眼光、全局高度推动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19个老区苏区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命名。南平、三明、龙岩等地绿色发展创新实践均取得新实效,长汀县治理水土流失经验及“升级版”成为全国典范。

  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水平显著提升。通过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十百千工程”,开展碧水攻坚三巩固行动,加快建立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全省老区苏区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深入开展“一革命四行动”,在农村配备保洁员、建立垃圾清运处理设施、开展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天然气等绿色能源进农村,老区苏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一方面孕育了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另一方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老区苏区,反哺、造福当地百姓。

  龙岩发挥古田会议效应,整合红色资源,打造“大古田”全域旅游区,文旅康养产业总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红色旅游已成为带动老区苏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将乐县常口村牢记嘱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打造了一幅亮丽的“山水画”,目前95%以上的村民住上楼房,家家通了天然气,2020年村集体收入139万元,比1997年增长46倍。通过发展写生业态,泰宁县对接上百所院校,吸纳村民参与写生基地接待,建设学生服务综合体,2019年接待写生团队3.2万人次,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完成通乡公路改造升级的寿宁县下党乡,依托绿水青山和古建民居,重点发展茶产业和旅游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催生了定制茶园、民宿、农家乐等新业态。

  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老区苏区抱上“金娃娃”,一批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宁德锂电新能源及汽车,三明金属及深加工,南平水美城市建设、林产加工及浆纸,龙岩工程机械及军民融合产业等,集群发展、振翅欲飞。

  数据显示,2019年福建老区苏区人均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老区苏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传承红色基因,阔步走进新发展阶段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承载着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红色脉搏,始终在八闽大地上强有力跳动。

  去年8月底,原创情景音乐剧《风展红旗如画》震撼首演。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三明积极发掘红色故事,编印了《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汇》《三明红色文化读本》等书籍,并组建红色三明故事宣讲团,深入机关、部队、高校和企业等地讲述红色故事,激励红色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唱响红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不忘来路,将为老区苏区加快脱贫奔小康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省老区办负责人认为,福建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做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我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让红色历史鲜活起来,不忘来路,不忘初心,为老区苏区加快脱贫奔小康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建立革命遗址项目储备库,将省级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影响较大、亟须保护的非文物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2020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补助81个非文物革命遗址的维修保护。

  打造红色精品。推动革命文物资源“活”起来落到实处,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特色和革命文物主题的展览展示精品工程,积极推动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其中,电影《古田军号》、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彭德怀元帅》《绝命后卫师》、闽剧《生命》先后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弘扬红色精神。陆续编辑出版30多部100多本红色书刊和专著,以建党节、建军节和国庆节等重大党史事件为切入点,开展红色文化“六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红色教育。龙岩市依托古田干部学院以及古田会议旧址群等7个核心教学点、26个市级教学点和近百个现场教学点,利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的影响力,不断创新红色教育培训模式。

  “红色永远是老区苏区的底色,传承弘扬好红色传统、红色基因,保护利用好红色文化、红色资源,是老区苏区强基固本、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省老区建设促进会负责同志表示。

  从前“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如今“奔小康不掉队、谋发展争跨越”,老区苏区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八闽儿女,阔步走进新发展阶段,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

  (记者 林清智 严顺龙)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