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无不适 福州一女子做胃镜查出癌前病变
福州新闻网1月24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丹 通讯员 彭清)人的体内是没有光的,但可以运用光学技术,获取体内高清图像,从而发现微小病变。近日,福州市第七医院消化内科的马善美医生通过光学技术,发现了食管癌前病变,给患者带来不幸中的“万幸”。
做个胃镜检查 查出癌前病变
刘女士今年50岁,平日自觉身体健康,没啥毛病。年岁大了,她便想做个胃镜检查,没想到真的查出了问题。
为她检查的是马善美医生。“胃镜进入体内后,通过白光下观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可当倒退胃镜时,我们切换模式,通过窄带成像术的电子染色继续观察,发现了异常。”马医生介绍,在刘女士的食管黏膜上,他发现一处直径约1.2厘米的黏膜和周边相比,较为粗糙,高度怀疑其为食管癌前病变。果然,标本取出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中度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
“她如果再耽搁一年以上,几乎100%发生癌变。那样的话,她就可能面临开胸手术、化疗、放疗等。”马医生介绍,发生癌前病变是患者的不幸,但发现癌前病变也是万幸,这相当于挽救一条生命。他介绍,刘女士确诊后很快接受了微创手术,剥离了病变黏膜,以绝后患。
马医生介绍,这次能发现癌前病变,主要是依靠“照妖镜”——消化内镜窄带成像术的电子染色观察技术。这虽说是新兴的内镜技术,但基本每个医院都具备,只是大多数市民还不熟悉。
他解释,窄带成像术其实就是一种光学技术,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这样不仅能够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还可以更加清楚地观察黏膜血管。对于不同病变,黏膜血管有相应改变,因此医生可诊断出表浅黏膜病变。“与传统电子内镜的白光相比,窄带成像术就好比提高了图片的清晰度、对比度,因此能清楚地显示病变边界,发现早期病变或者癌变。”马医生说。
年过40岁 最好每年查胃肠镜
据介绍,福州市第七医院消化内镜室每年发现许多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患者。让人遗憾的是,不少患者有了无法进食、呕血、黑便、便血、梗阻等明显症状才来就诊,只能面临外科手术,或者已失去手术机会。
“我接诊的最年轻胃癌患者仅25岁,一发现就是晚期,非常令人遗憾。”马医生提醒,想靠症状在早期发现癌症,多半很难。但症状一旦出现,多数都是中晚期。因此,要在早期发现消化道癌,最重要的是进行胃肠镜检查。
他建议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进行胃肠镜检查。此外,预防食管癌,要少吃烫食,少喝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福州34岁健身男子查出早期肝癌 这个小习惯不容忽视(2021-01-22 16:38:47)
- 上海公交车急刹致一女子死亡 被甩出2米远(2021-01-18 14:35:58)
- 河北一确诊女子14天去30余处公共场所,还有人多次去同一包子店(2021-01-11 14:37:34)
- 闽江大桥一女子跳江 冬泳队员合力救起(2020-12-30 15:46:23)
- 2018年台湾平均每4分半有一人罹癌 癌症新发人数创新高(2020-12-29 16:13:46)
- 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 涉案两人被依法立案侦查(2020-12-26 15:10:51)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