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讲述野生动物的成长故事

2021-09-14 08:39:44  来源:兰州晨报
  

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讲述野生动物的成长故事

  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将于2021年9月29日、30日晚7点23分于央视纪录频道首播。这是一部纯野生动物纪录片,讲述的是以雪豹、黑颈鹤、野牦牛和白唇鹿为代表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的故事,片长50分钟,分上下两集。

  该片出品方是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由兰州祖厉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之后还将在央视纪录国际频道和央视频播出,其国际英文版正在制作中……

  一分钟的微信视频引发的关注

  9月7号那天早上,王鹏在400多人的“雪豹传说”微信群里发了一个含一分钟视频的信息,视频正是他和他的团队拍摄的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宣传片。

  王鹏和他的团队是中国极少的以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变化为主的专业拍摄队伍。有说,像这样专业拍摄野生动物的,国内目前也就百来号人。

  2010年,在南方作了十年的深度调查记者后,甘肃会宁人王鹏转身离开媒体,成立了兰州祖厉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祖厉河),开始用镜头来记录野生动物的成长。转身的原因后来曾被多次问及,王鹏的答案也始终很范式:“喜欢野生动物,想做愿意做的事。”

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讲述野生动物的成长故事

  在跨入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领域四年多后,王鹏团队先后推出网络系列纪录片《雪豹传说》和纪录电影《雪豹传说》并渐为人知,身边也围绕着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雪豹爱护者,在这个叫“雪豹传说”的群里,王鹏和他的团队的拍摄动向,也成了这些“豹粉们”了解和获取雪豹尤其是祁连山雪豹的一个可靠的信源。“豹爷”,“大王”,圈里的都这样称呼王鹏,戏谑中满是尊崇。

  祁连山是中国雪豹分布四大区之一。王鹏的野生动物拍摄中,雪豹是少不了的。某种程度上,王鹏团队也正是属于国内不多的较早关注和拍摄雪豹的纪录片团队之一。“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下集《兽类何以为家》拍摄的是进入冬季的祁连山,以藏狐和狼为代表的野生动物的故事。当然有雪豹,但它不是最重头的。几分钟的镜头里呈现了雪豹妈妈和三个小雪豹的一段生活情景。三只小雪豹在妈妈的带领下,第一次踏上了巡山的旅程,碰到小溪,小雪豹不敢淌水,雪豹妈妈只能一只一只地将小雪豹叼过小溪……”到今天,王鹏拍摄雪豹已有11个年头,仅在祁连山里就转了七八年,手头已积攒了不少雪豹的资料,不过距离他拍一部雪豹纪录片的目标,他感觉似乎还很遥远。

  雪豹是国际野生动物摄像师最难拍到的动物。有时候,能不能拍得到,除了时间之外,还需要一些运气。2020年11月9日,王鹏团队五个人开始了新的一轮雪豹拍摄。这次的地点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肃南段。“我们找了当地人安文峰帮着安了两个红外线,一台两次拍到了雪豹,而另外一台没几天就没有电了。我也安了一台,被冰覆盖在一米以下,找不回来了。”像这样能拍到的自然是运气,一连七八个月连雪豹的影子都见不到是属于王鹏他们的常态。

  当初成立“祖厉河”之时,王鹏的梦想是用十年来做这一件事。现在,他说拍雪豹是他有生之年都要做的事了。

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讲述野生动物的成长故事

  短小的故事呈现的是真实的动物世界

  祁连山国家公园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国内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中,甘肃片区3.44万平方公里,青海片区1.58万平方公里,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冰川均有分布。

  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讲述的就是生活在这一片广袤领域里的野生动物的成长故事,全片拍摄了狼、大鵟、藏狐、喜马拉雅山旱獭、纵纹腹小鸮、岩羊、斑头雁、蓝马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但最终入片的也就10来种,其中又以黑颈鹤、雪豹、野牦牛、白唇鹿祁连山四大代表物种为重。上集《鸟类的生命》呈现的是冬末春初到秋末冬初之际的祁连山湿地鸟类的繁衍成长。

  冰雪消融的春季,新生命的到来带给祁连山勃勃生机。一对新晋为奶爸奶妈的斑头雁夫妇竟然粗心地弄丢了一个孩子,就这样,这只被丢了的小斑头雁,于蹒跚中开始了寻找爸爸妈妈的危险旅程——如果到了晚上这只小斑头雁还是没有找到它的爸爸妈妈,那么它的生命也就走到头了。在这片广阔的湿地上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斑头雁,它们都是由一对斑头雁夫妻带领几个小斑头雁一起生活,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庇护,小斑头雁们很难抵御外界的那些危险存在。在小斑头雁的成长中,藏狐及其它猛禽是最大危险,有时候即使是斑头雁同族,对于像这只被粗心的爸爸妈妈丢失了小斑头雁依旧也是有危险的。这只被丢失了的小斑头雁就在四处找爸爸妈妈的时候,多次遭遇了被其他斑头雁家族驱逐的境况,可怜的小斑头雁找寻爸爸妈妈也是慌不择路,见着一个大斑头雁就颠颠地赶紧凑上去,结果呢,被那只没有任何血缘的大斑头雁狠狠地啄上几嘴赶了出来……好不容易才碰到了一家好心雁,这只被丢失的小斑头雁被收留了,呆头呆脑的小斑头雁跟在那好心的一家雁中,从东跑到西,又从西转到东,等到这一家好心雁要过河去的时候,这是被丢失的小斑头雁似乎才明白过来了,这不是我的家啊,我不能过河去,我要找到我自己的爸爸妈妈……

  很幸运,小斑头雁最终在天黑之前找到它的那一对粗心的爸爸妈妈,回到了自己的家。

  RED8K镜头清晰地捕捉到了小斑头雁一家人重新团聚的画面,斑头雁妈妈用头不停地蹭着小斑头雁的样子,是我们熟悉的久别重逢时的难以抑制的激动。

  祁连山国家公园有着野生动物的天堂之誉,在这里,包含着危险,奇遇和温情的成长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各个物种之间上演着……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动物世界。

  10月的祁连山湿地,已进入寒冷之际,一对即将南飞的黑颈鹤夫妇,心急如焚地等着一只翼羽尚未长成的孩子,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它们自己也要错过南飞的时机,在一声声凄惨的悲鸣声中,黑颈鹤夫妇在低空盘旋了几圈后决然地南飞了。它们身后那只小黑颈鹤就这样被冻死在了祁连山的严冬中。

  黑颈鹤的这一段故事直接看哭了几位看片人。

  50分钟的片子,记录了多个物种的成长与生存故事,这里有生死离别,也有温情满满的亲情,剧情故事性强,真实呈现了它们多彩的生命历程和真实的生存世界。

  首部关注“国家公园”的纯野生动物纪录片

  很明显,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借鉴了国外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就王鹏而言,这也是他和团队进步和渐渐成熟的一种体现。

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讲述野生动物的成长故事

  解说词是王鹏一口气完成的,没怎么改,个别不敢肯定的地方,他一一请教了冰川学、野生动物学的相关专家。重点是,这一次解说词的写作方式很明显地学习和借鉴了国外野生动物纪录片解说词多采用的拟人手法,生动解读了现实中的那个真实而残酷的动物世界。

  解说词之外,音乐,也是这部纪录片的一个亮点。

  国外以野生动物为代表的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对每一个视听空间的构建都极其严谨,音效、音乐、景别的运用及镜头设计兼具美感与内涵。王鹏想在他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中也尽可能地做到这一点。

  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音乐主要是本土音乐家李建傧创作。全片音乐是他一贯的曲风,苍凉而内涵丰富且大气天成。王鹏喜欢李建傧的音乐,多年前他听李建傧的一首歌《阿干之歌》,是唱鲜卑族兄弟之间感情的,在那首曲子里,王鹏听到了“大风呼呼”,那也是他心目中祁连山的感觉。

  上集《鸟类的生命》中,小斑头雁找爸爸妈妈的那一段的配乐,是蒙古小调。演唱小调的是一位蒙古族的牧民,“我们录了他唱的小调,在刘永老师的指导改编下,请朝格乐队负责人巴磊演奏了一晚上。这几小段音乐就像祁连山北部独山子(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呼呼的风声,每天都是天昏地暗地刮着,又像极了野牛沟潺潺的水声,在低声对话,讲着唠唠叨叨细细碎碎的话,更是黑刺沟那边的那只带着孩子的雪豹,踩着轻微的豹步凝视着我们……”在王鹏心目中这些就是祁连山北部的魂,讲述着游牧生活的寂寞,放在小斑头雁找父母这一段,恰如其分。

  “片中还有一段音乐是英国音乐家嘉斯米(音译)在兰州采风的时候,邀请她谱曲,和低苦艾乐队的贝斯手席兵共同演奏的。也算是国际化和本土结合的细节了。”

  王鹏是个想在野生动物纪录片上使出全力的人。只是一路走过的这10多年,他和他的团队常常因生存而陷于困顿,“《祁连山国家公园》这部片拍废了几位兄弟,大概四五位,都陆续离开了外拍团队。”

  此时此刻,面对着这样集结着十多年执著付出的结果,王鹏的话语里感慨多于兴奋。

  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应是首部关注“国家公园”的纯野生动物纪录片,也是王鹏和他团队近年来的一个重要作品,用王鹏的话说“它是祖厉河最牛的片子,在自然纪录片这个行道,我们终于入门了!”

  只是王鹏依旧用初步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来评价他们的外拍团队。“任何事要做到一个好字,是多么得不易……”

  不过王鹏知道他们是能在山里呆得住的,有基础把野生动物的片子拍得更好。

【责任编辑:林少斌】
相关新闻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