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南平市非洲猪瘟区域防控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2020-06-30 16:03:03  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2018年12月23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华荣养殖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疫点疫区生猪3万余头,教训惨痛。为支持当地切实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福建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了非洲猪瘟区域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试点。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据对南平市82个规模养殖场、9个定点屠宰厂(场)、22个车辆洗消中心、2个无害化处理厂、8个饲料厂和2个有机肥厂1939份环境样品主要猪病病原学检测,仅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样品1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阳性样品2份,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阳性样品22份,检测结果表明,区域养殖环境良好,病毒污染风险较低。在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保障下,南平市生猪生产恢复势头加快,截至2020年5月,全市生猪存栏11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1.6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5.0%和29.1%,较2019年底分别增加1.78万头和1.24万头。

  近期,疫控中心与项目参加单位认真总结南平市政府监管、行业指导、协会组织、企业主体“四位一体”疫病防控试点工作成效,有四点做法值得借鉴。

  ——坚持防疫监管精准化,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政策千条万条,不落实就是一张白条。南平市从制度入手,千方百计细化实化各项防控政策措施,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严格疫病防控责任制,“一对一”督促落实。南平市延平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立即启动Ⅱ级响应,采取Ⅰ级应对措施,由市长担任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组织多部门及乡镇干部800多人对疫点、疫区实行全面封锁,果断处置疫情。落实领导挂点乡(镇)、街道包干工作责任制,建立部门非洲猪瘟防控责任制清单,召开行业联席会,督促养殖企业从严从细落实各项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至今,南平市未再发生新的疫情。建立挂点督办制度,“手把手”细化指导。南平市启动领导挂点养殖场制度和三级联动督查机制,抽调各级畜牧兽医技术干部300余人,深入规模养殖场指导生物安全防范工作。组建10个督导组共50人驻点各县区,与省督导组同步开展防控工作督导,对发现的838个问题逐条登记、逐条督办、逐条销号归档,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每日审核整改情况,强力推动问题整改和销号。执行准调制度,“点对点”精准防控。南平既是生猪主产区,又是调入区。为加强调运管理,依据2002年省政府出台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在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流行期间,从县境外调入与该类动物疫病传播相关的动物、动物产品的,调运人需事先向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出调入申请,经批准并取得准调证明后方可调入。该办法是在时任省长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指导下制定的。准调证明制度抓住了调运一出一入的两头,为实施非洲猪瘟精准防控提供了政策依据,将疫病风险防控变被动为主动。南平市对出入县境的生猪及其产品实施事前监管,“点对点”批批检,有效降低了生猪调运带来的疫病传播风险。

  ——坚持生产防疫区域化,助推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南平市将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生猪稳产保供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总体考虑,全局谋划。注重繁育一体化,实现区域内自繁自养。现有267家规模养猪场中,原种场(5个)、扩繁场(29个)、商品场(233个)占比分别为1.9%、11.6%、86.5%。商品猪场以中等规模为主,其中存栏500头以下、500-5000头、5000头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7.6%、66.1%和16.3%。目前,南平市正在加快推进2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和2个地方品种原种场备份场项目建设,以提升现有生猪产能,稳定养殖规模,实现区域内自繁自养、多出少进的目标。2019年全市外调活大猪109.2万头,仔猪39.82万头;调入种猪仅1.2万头。注重绿色发展,优化生猪产业布局。南平市根据本地实际,确立了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2017年以来,南平市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共拆除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及可养区内经改造仍未达标排放的养殖场11445家,区域内规模化率超过96%。为恢复生猪生产,今年南平市根据养殖环境承载容量,扩大了养殖用地范围,调减禁养区130个,禁养区面积减少1302平方公里。注重防疫设施升级,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坚持一手抓环境污染治理,一手抓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提升。南平市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盲目地拆除,而是坚持“扶大扶优”“边拆边建”,大力提升区域内生物安全水平,降低病原污染、阻断疫病传播。共投入改造资金3.4亿元,对生猪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照标准化创建“五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进行升级改造。将防疫设施纳入污染治理设施补助范围,全市规模养殖场全部建设消毒通道、售猪台、车辆洗消中心等设施。目前,南平市所有规模猪场均建设了生猪中转站,本场车辆接驳后,进行清洗消毒后回场,饲料运输均使用密闭车辆,建有物品烘干间的养殖场约占70%。

  ——坚持生产经营组织化,激发行业共治内在动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分级建立市县乡三级猪业协会,由协会牵头组织,当地逐步形成了以中等规模猪场为主的企业联盟,区域内的养猪场相互监督,结成利益共同体,实施行业自救、自强、自律,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据统计,南平市各地猪业协会、养猪企业共同投资建设运营了75个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对规模猪场自有车辆、专业运猪车辆、屠宰车辆集中进行洗消、烘干。延平区峡阳镇生猪车辆洗消中心,由协会组织全镇18家养殖户集资建造,参与企业按生产规模分担成本,共集资399万元,政府奖补20万元,建成了9个清洗车道、9个烘干车道,车辆洗消服务仅向协会会员开放,每辆车收费500元。同时,18家养殖户共同出资购买洒水车,定期对全镇主要道路进行消毒。此外,南平市养猪协会还组建了1个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雇用3名工作人员,负责检测车辆洗消前后等环境样品。强化行业自律,凝聚防控合力。在非洲猪瘟疫情封锁期间,南平市猪业协会积极配合省际检查站开展违规调运堵截,督促协会成员形成共识并实行监督约束,不将生猪出售给私宰户。有的基层协会为减少生猪非法调入和私屠滥宰,鼓励本地乡镇猪肉销售商贩到定点屠宰厂(场)拉猪并在本地市场上销售给予补贴,如峡阳镇养猪协会自2019年以来每销售一头猪给补贴400元。

  ——坚持防控措施常态化,引导养殖者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疫病区域化防控的根基在养殖场户,关键在于养殖场户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的引导下,养殖场从“人员管理、猪场布局、全面消毒、严格隔离、无害化处理”五个方面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提升疫病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风险意识,全员防疫。“共识比什么都重要”“心不齐,老虎都把不住门”。定期开展培训,强化员工对于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认识,时刻保持警惕;建立奖惩制度,激发主观能动性,动员全体员工主动参与疫病防控,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及时堵住漏洞。建立三道防线,层层把关。第一道防线是控制猪场外围风险,建立场外生物安全隔离带,规范场外出猪台和洗消中心的建设运行,严格控制外界人员、车辆等进入猪场,“最好的员工守大门”,对必须进场的人、车、猪、肉、料进行严格的隔离、清洗、消毒。第二道防线是保障猪场内部环境安全,对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进行严格的分区管理,限制三区人员活动范围,对进入猪场的物资、车辆等进行二次消毒,定期消毒场区和猪舍内部,猪群全进全出,防鸟防鼠。第三道防线是提高猪只健康水平,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猪舍环境,注重饲料营养搭配,做好疫病基础免疫。强化监测排查,防患未然。开展临床巡查,及时排查出现异常症状的猪只,进行快速诊断检测和处置;开展环境监测,定期对猪场周边环境、水源、粪便存放地、无害化处理场地、外来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场地等进行风险评估。据调查,南平市77.9%的规模猪场定期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其中14家具备自检设备和检测人员,194家委托第三方实验室检测。

  总的看,南平市通过开展非洲猪瘟区域综合防控,整合各方资源,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养猪场座落青山之中,区域生物安全水平整体提升,初步实现了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良性发展。下一步,我中心将继续与当地有关部门深入合作,跟踪研究相关政策,细化措施方案,总结提炼适合推广的“南平模式”,为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钟培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