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清一都枇杷为什么这样甜

2020-06-06 22:21:25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陈滨峰 杨莹 钱嘉宜 张笑雪
  

  福州日报记者 陈滨峰 杨莹 钱嘉宜 张笑雪

  6月,初夏,本是枇杷下市、果农休整的时节,但福清市一都镇一都村的种植户方培凤,却在自家的枇杷果园忙得不亦乐乎。原来,园子里嫁接的枇杷新品种“白蜜”和“香妃”已经抽枝20多厘米,正是管护的关键期。

  “前几年在外面打工,一整年收入还没有在家种枇杷赚的一半多。现在啊,我就一门心思把枇杷种好、种精。”方培凤说。

福清一都枇杷为什么这样甜

  农户为枇杷打包装箱。记者 郑帅摄

  枇杷是一都的主打产业,全镇像方培凤这样的枇杷种植户有3640户,约占一都人口的九成。近年来,一都枇杷发展势头强劲,即便遭遇疫情冲击,依然逆势上扬。一都镇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一都枇杷今年销售总额达5.16亿元(含一产、二产),同比增长9.1%,全镇农民增收约4300万元。

  一都枇杷为什么这样“甜”?记者前往一都一探究竟。

  甜的历程:

  从不为人知的“扶贫果”

  到声名远播的“亿元品牌”

  一都镇位于福清西部山区,邻近水源地。交通不便和生态红线,决定了这里与工业化无缘。多年来,一都心无旁骛发展农业,枇杷种植规模达5万亩。

  今年48岁的方培凤,是一都枇杷产业从无到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上世纪80年代末,一都镇利用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购买枇杷果树苗,无偿分给村民,发动家家户户种枇杷。方培凤回忆道:“那时,我们家一口气种了20亩枇杷,大人小孩都要上山帮忙。种下后,天天盼着结果子。”靠着种枇杷、卖枇杷,方培凤家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从破木屋搬进了小楼房。

  一都人尝到种枇杷的甜头,枇杷树成了“脱贫树”。可没过多久,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一都枇杷陷入僵局。“一方面,国内其他枇杷产区迎头赶上,推出新品种,一都枇杷跌价了,最低时每公斤收购价才4块多;另一方面,隔一两年就遇到霜冻,种植户损失惨重,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种不下去了。”2013年,方培凤把20亩枇杷林“托付”给村里人,携家带口前往南非务工。

  枇杷产业“不甜”了,一都镇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打响品牌、打开销路?如何让种植户重拾信心?我们一路探索,一路寻找答案,终于在2018年出现转机。”一都镇党委书记林雪枫介绍,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一都绿水青山的后发优势愈发凸显,“我们依托一都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开发了3个旅游景区,与福州晚报合作举办一都枇杷节,文旅农融合,把一都的名气打了出去”。

  旅行社来了,游客来了,一都枇杷供不应求,鲜果价格翻了一番。一都镇党委、政府趁热打铁,提出“枇杷强镇”的发展战略。“我们办了3件大事,一是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帮助和支持下,邀请省、市专家加入一都‘智囊团’,为枇杷种植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二是打造具有统一标识的一都品牌,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是在全省率先推出枇杷‘气象指数保险’,一棵枇杷树果农只要出一元保费,就能得到保障,就算遭遇气象灾害,也不会白忙活。”林雪枫说。

  看到一都枇杷又“甜”起来,方培凤十分动心。2018年底,他回到一都重新打理自家的枇杷园。“2019年,我家种枇杷收入近15万元,是在外打工收入的两倍多。今年收入比去年更多。”方培凤喜滋滋地说。

  一些外地人也循着“甜味”来到一都承包枇杷林。来自贵州毕节的涂祥华去年承包了近6亩“大红袍”枇杷。“今年小品种热卖,扣去成本,净赚五六万元。”涂祥华说,“种枇杷有奔头,来一都,我选对了。”

  “甜”的秘诀:

  政府牵头“养蚂蚁”

  以大带小“搬”枇杷

  今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多地农产品滞销。一都镇却成功突围,不仅在两个月里卖光了枇杷鲜果,还实现销售额、农民收入双增长。一都枇杷甜蜜“逆袭”的秘诀是什么?

  “我们提早布局,用‘养蚂蚁’的方式,向枇杷电商产业积极转型。”林雪枫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揭晓答案,“我们引进了几只‘大蚂蚁’,有抖音、淘宝等自带流量的大平台,也有永辉、朴朴等本土知名电商,还有‘果之道’这样的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商;培育了一批‘小蚂蚁’,也就是一都本地的小电商。通过‘大蚂蚁’带动‘小蚂蚁’,一起‘搬空’一都的枇杷。”

  “小象美食”平台是“小蚂蚁”中的优秀代表。平台负责人陈雄是一都的返乡创业青年,他不仅打造销售平台卖枇杷,还发起成立了一都新零售家庭电商联盟。“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把枇杷卖出去,还要卖出好价格,提升一都枇杷的品牌价值。”陈雄介绍,电商联盟制定了枇杷的选果标准、甜度标准、表皮标准,分级分品销售,“不一样的品质卖不一样的价格,特大果、大果打品牌,小果拿来做活动、当赠品,从而拉开档次,把一都枇杷销售推向标准化、精品化”。据了解,今年有电商联盟成员把枇杷卖出每公斤30元的高价,是往常的3倍左右。

  为了给“小蚂蚁”创造最优成长环境,一都镇全力打通各个环节:村民没有电商经验,镇里请来专业人士授课;村民年纪大了填单不便,镇里引进“果之道”智慧物流系统,只需刷身份证,就能自动导入后台订单信息,将枇杷发往全国各地;村民不懂直播带货,镇里举办为期一周的直播节,请专业团队驻扎一都,手把手教大家拍视频、开网店、做直播……

  由此,一都诞生了一批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隔空合作的“家庭电商”——在外地工作的子女,通过发朋友圈或开网店,在线上宣传、推广、接单,父母则留在一都负责采摘、包装、寄货。

  在山东工作的陈秀平,与在一都的父母配合默契,今年通过“家庭电商”模式卖出7500公斤枇杷。“本以为今年枇杷要砸在手里了,没想到走出一条新路。我家枇杷卖到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地,一些客户已经和我预订明年的枇杷了。”陈秀平说,“以前枇杷能卖什么价,收购商说了算。现在,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像我们这样卖精品枇杷的,单价比较高,收入也超过去年”。

  “今年是一都枇杷向电商转型的第一年,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寻找不足、补齐短板,为明年的电商销售作准备。”林雪枫透露,一都将从“小蚂蚁”中择优扶持,培育自己的“大蚂蚁”,打造一都枇杷的新业态新品牌。

  “甜”的融合:

  一二三产融合

  全产业链发展

  “枇杷鲜果已经下市,但大家还可以尝到好吃的枇杷食品哦!”上周末,一都镇东关寨景区,讲解员陈小丽将一拨又一拨游客迎进游客服务中心。只见农产品产销体验馆内,枇杷蜜、枇杷膏、枇杷罐头、枇杷酒等枇杷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水杯、抱枕、公仔等围绕一都吉祥物“嘟嘟”设计的文创产品精致可爱,引得游客们争相购买。

  “枇杷鲜果的采摘期一年只有两个多月,如果只卖鲜果,产业就过于单一,缺乏后劲,抗风险性也比较差。2018年以来,我们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为契机,围绕一都枇杷,发展枇杷种植生产、枇杷深加工、枇杷文化游,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促进农民稳步增收。”一都镇镇长俞强介绍。

  枇杷深加工方面,一都引进了专门从事枇杷原浆生产的天海东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每年枇杷尾季,我们都会在一都兜底收购枇杷。今年5月以来,有3000多吨一都枇杷在这里变成原浆,陆续加工成枇杷汁、枇杷露、枇杷膏等,销往全国各地。”公司负责人李辉吉说。

  勤劳的一都人也没闲着,今年不少一都种植户自购设备,开始“研发”枇杷深加工产品。

  善山村种植户张秀忠,今年采摘了约6吨枇杷,卖剩的小果被他做成枇杷膏。“小果的收购价不高,今年我花了5万元买来专业熬浆机,做了2000多瓶枇杷膏,客户反馈还不错。”张秀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枇杷果到枇杷膏,枇杷的身价能涨三四倍。

  年轻人则把枇杷加工“玩”出新花样。“小象美食”平台负责人陈雄与加工厂合作,推出枇杷干产品。陈雄说:“5公斤枇杷果可以做1公斤枇杷干,枇杷干出厂价约每公斤100元,市场售价约每公斤200元。”“枇杷姐妹花”陈小清、陈小丽则做起了枇杷棒棒糖、枇杷果冻等,“周末一摆出来,就被小朋友们抢光了”。

  枇杷加工“各显神通”,一都枇杷文化游也风生水起。到枇杷主题展览馆,了解一都枇杷的“前世今生”;到东关寨,饱览古堡建筑的气势磅礴;到后溪,体验漂流的清凉畅快;到罗汉里,追寻闽中游击根据地的“红色足迹”,成为许多福州人周边游的经典线路。

  “随着疫情阴霾散去,一都旅游业日渐回暖,最近每到周末都要接待一两千名自驾游游客。”俞强说,一二三产融合,是一都枇杷的“二次创业”,成效非常明显,已连续两年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枇杷产业附加值大大提升,“下一步,一都镇将继续深挖拓展,加快全产业链发展进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甜”的守护:

  各界聚力浇灌“甜蜜”

  一都枇杷的“甜”,是一都人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拼出来的,也是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浇灌”出来的。

  “看!像这样,用手把多余的砧木嫩芽去掉,再用小刀刮平,以免抢夺养分。”日前,在一都枇杷种植示范园,省农科院果树首席专家郑少泉一边示范,一边向果园管理人员讲解白肉枇杷的嫁接养护要点。

  郑少泉是“枇杷界”的领军人物,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他研发的白肉枇杷系列品种,不仅口感香甜细嫩,还能将采收期延长一个多月,价格也是普通品种的3倍至5倍。

  “早年推广‘早钟6号’枇杷时,我就常来一都,发现这里的农民勤劳淳朴、十分好学,当地政府对枇杷产业也是鼎力支持。”郑少泉说,两年前,当福州农业部门找到他,提出想在一都推广种植枇杷新品种时,他欣然同意,加入这个充满激情和战斗力的“枇杷军团”。

  今年春节,郑少泉在一都住了整整一周,手把手指导白肉枇杷新品种的嫁接。在郑少泉团队的定期上门指导下,一都镇按下枇杷品种更新的“快进键”。全国最大的二代杂交白肉枇杷新品种示范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课题项目实践地、全省首个大棚枇杷母本园……最新最优的品种在一都孕育成长,为一都枇杷的未来蓄积无限能量。

  枇杷种得好,还要销得好。4月2日,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来到一都枇杷园,通过抖音直播平台,向全国网友推介一都枇杷。“果大、皮薄、肉多、汁甜”“枇杷润肺,多吃有益”“产自绿色基地,买它买它”……接地气的吆喝,引得网友纷纷下单。

  随后的一个月,成了一都的“直播月”,多位政府领导、多名网络红人、多支直播团队轮番登场。他们中,有的现场直播带货,创下8小时直播销售2.5万公斤枇杷的佳绩;有的化身“直播导师”,向农户传授视频拍摄、剪辑技巧,带出一批会文案、懂直播、精营销的一都新农民。

  福州晚报是一都镇三届枇杷节的重要合作伙伴。今年,枇杷节从线下转战线上,晚报的项目团队也开启了另一种忙碌。“我们的‘这里是故乡’助农平台第一时间加入一都枇杷的助销队伍。”项目负责人黄君薇说,为了选果,团队几乎跑遍一都所有的村子,行程超过1200公里,累计销售枇杷约3000公斤。

  “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提升了一都枇杷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让一都枇杷在转型升级中不断累加‘甜度’。”林雪枫说。

  放眼一都,漫山遍野的枇杷树依旧绿意浓浓,阳光下恣意舒展着,仿佛在为明年的丰产积蓄养分。30多年来,一都人始终坚守枇杷产业,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这片绿水青山,已然化作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傅亦静】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