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小中风”预警严重脑中风 医生提醒应引起重视

2020-01-07 10:05:55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陈丹
  

  福州新闻网1月7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陈宇娟)许多人听说过中风,但不知“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因此疏忽治疗,最终变成严重的脑梗死(俗称脑中风),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福州68岁的刘依姆就是这样一个患者,“小中风”症状频频来袭,但家人和她都不以为意,最终言语功能难以恢复。对此,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林细康主任医师再三提醒,“小中风”反复发作,小心脑梗死。

  发作时间短次数少被患者和家属忽略

  发病前,刘依姆自觉精力充沛,身体状况良好,所以几乎都没有到医院体检。

  一年前,她一侧手脚突然出现麻木,这才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她有“小中风”及高血脂。服用一个月左右的防治中风药物后,刘依姆手脚麻木明显减轻,此后就不再继续治疗。

  今年年初,家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刘依姆时不时会发呆,发呆期间无法与子女进行正常对答,再三催问也是语无伦次、答非所问。不过,这种状况一般只持续三五分钟,不经治疗也会自行恢复,发作过后一切正常。当时,刘依姆也曾就诊,医生建议立即住院,但刘依姆认为,每次发作时间短、次数少,不必住院、吃药。

  让家人不安的是,近期随着季节变化,刘依姆发呆的情况越来越多,一天有时两三次,一次变成半个多小时至一两个小时。

  就在前些日子,刘依姆发作后,言语功能异常了一天也没恢复,而且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此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刘依姆到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小中风”比中风常见多见于中老年人

  结合既往病史和各项辅助检查,接诊的林细康主任医师诊断,刘依姆的情况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的脑梗死。于是立即将老人收住院观察治疗,可惜,因病情延误太久,已失去最佳的溶栓、取栓治疗时机,虽经努力治疗,刘依姆的言语功能还是恢复得不好,除了要加强中风预防外,她将面临长期的康复治疗。

  林主任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脑中风,是指脑、脊髓或视网膜发生的一过性供血不足,而导致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缺损。其起病突然,如突然出现头晕目眩、行走不稳,突然言语障碍、一侧手脚突然麻木或无力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见于50岁至70岁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比脑梗死、脑出血等卒中更常见。由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临床表现较轻”的特点,容易被患者和家属忽略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演变成严重的脑中风。轻者留下永久的残疾,重者会危及生命。

  据全国一项大型调查显示:100个人中仅有3个人听说过“小中风”。而“小中风”危害却很大,据统计,“小中风”发作后48小时以内,约2.5%~5%发生脑梗死,一个月内约5%~10%,一年内的风险高达10%~20%。

  它是中风的预警信号应引起足够重视

  “有人将‘小中风’与中风的关系比喻为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关系,这非常恰当。”林细康主任介绍,从本质上来说,短暂性脑缺血与脑梗死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任何一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以后发生中风的危险性都非常高,它是中风的预警信号,若短期内多次发作,常常是发生严重脑梗死的警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立即就诊,查找病因,以预防以后发生中风。

  林细康介绍,脑缺血超过1小时,病灶中心就存在不可逆的神经细胞坏死,所以治疗及不及时,结局大不相同。刘依姆的情况就十分遗憾,若接受医生的劝告及时治疗,就能避免不可逆的脑梗死发生。

  他提醒,“小中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其中主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多数是人们熟知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酗酒、心脏疾病、脑动脉狭窄或血管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等。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