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风”预警严重脑中风 医生提醒应引起重视
福州新闻网1月7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陈宇娟)许多人听说过中风,但不知“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因此疏忽治疗,最终变成严重的脑梗死(俗称脑中风),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福州68岁的刘依姆就是这样一个患者,“小中风”症状频频来袭,但家人和她都不以为意,最终言语功能难以恢复。对此,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林细康主任医师再三提醒,“小中风”反复发作,小心脑梗死。
发作时间短次数少被患者和家属忽略
发病前,刘依姆自觉精力充沛,身体状况良好,所以几乎都没有到医院体检。
一年前,她一侧手脚突然出现麻木,这才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她有“小中风”及高血脂。服用一个月左右的防治中风药物后,刘依姆手脚麻木明显减轻,此后就不再继续治疗。
今年年初,家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刘依姆时不时会发呆,发呆期间无法与子女进行正常对答,再三催问也是语无伦次、答非所问。不过,这种状况一般只持续三五分钟,不经治疗也会自行恢复,发作过后一切正常。当时,刘依姆也曾就诊,医生建议立即住院,但刘依姆认为,每次发作时间短、次数少,不必住院、吃药。
让家人不安的是,近期随着季节变化,刘依姆发呆的情况越来越多,一天有时两三次,一次变成半个多小时至一两个小时。
就在前些日子,刘依姆发作后,言语功能异常了一天也没恢复,而且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此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刘依姆到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小中风”比中风常见多见于中老年人
结合既往病史和各项辅助检查,接诊的林细康主任医师诊断,刘依姆的情况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的脑梗死。于是立即将老人收住院观察治疗,可惜,因病情延误太久,已失去最佳的溶栓、取栓治疗时机,虽经努力治疗,刘依姆的言语功能还是恢复得不好,除了要加强中风预防外,她将面临长期的康复治疗。
林主任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脑中风,是指脑、脊髓或视网膜发生的一过性供血不足,而导致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缺损。其起病突然,如突然出现头晕目眩、行走不稳,突然言语障碍、一侧手脚突然麻木或无力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见于50岁至70岁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比脑梗死、脑出血等卒中更常见。由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临床表现较轻”的特点,容易被患者和家属忽略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演变成严重的脑中风。轻者留下永久的残疾,重者会危及生命。
据全国一项大型调查显示:100个人中仅有3个人听说过“小中风”。而“小中风”危害却很大,据统计,“小中风”发作后48小时以内,约2.5%~5%发生脑梗死,一个月内约5%~10%,一年内的风险高达10%~20%。
它是中风的预警信号应引起足够重视
“有人将‘小中风’与中风的关系比喻为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关系,这非常恰当。”林细康主任介绍,从本质上来说,短暂性脑缺血与脑梗死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任何一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以后发生中风的危险性都非常高,它是中风的预警信号,若短期内多次发作,常常是发生严重脑梗死的警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立即就诊,查找病因,以预防以后发生中风。
林细康介绍,脑缺血超过1小时,病灶中心就存在不可逆的神经细胞坏死,所以治疗及不及时,结局大不相同。刘依姆的情况就十分遗憾,若接受医生的劝告及时治疗,就能避免不可逆的脑梗死发生。
他提醒,“小中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其中主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多数是人们熟知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酗酒、心脏疾病、脑动脉狭窄或血管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等。
- 依姆连打10小时麻将 高呼一声“和了”后中风倒地(2019-12-27 08:48:44)
- 女子频繁中风原来患上“烟雾病” 医生为她疏通脑血管(2019-08-12 07:37:39)
- 心脏常“小鹿乱撞”依姆突发脑中风 医生:没吃抗凝药(2019-05-24 07:48:11)
- 脑中风等疾病死亡风险与摄取食物有关 风险或增3倍(2019-05-16 10:30:53)
- 警惕!中年人站立时眩晕或增加患痴呆与中风风险(2018-07-27 12:28:12)
- 一声“救命”后电话停机 民警充话费救中风老人(2018-07-25 13:01:03)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