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建非遗建本吸引众学者“挖矿”

福州刻书业曾与之交相辉映

2019-12-18 09:12:21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翁宇民
  

  福州晚报记者 翁宇民

  12月17日,第二届建本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平市建阳区举行,吸引了国内外二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建阳是朱子与宋慈的故里、建盏建本之乡,但与前三者相较,建本的意义及故事如今仍鲜为人知。建本的影响力曾穿透由宋至清的数百年历史,并遍及世界,成为全球研究中华文化的宝库。2005年,建本雕版印刷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遗项目。同日,由美国学者贾晋珠撰写、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谋利而印——11至17世纪福建建阳的商业出版者》举行了首发式,引发学界关注。

  建阳是宋代三大印刷中心之一

  作为宋代三大印刷中心之一,建阳所出的建本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版式新颖。北宋时期,建阳就已出现较为成熟的刻书业,出现了专门售卖书籍的书市。南宋时期,闽北大批学者云集,著作如林,建阳刻书业进一步兴盛,官刻、私刻、坊刻俱全。

  元代福建刻书业仍在全国领先,犹以建阳坊刻一枝独秀。明嘉靖万历年间,建阳刻书业更是达到鼎盛。从南宋到明代,建本数量高居全国之首。据明万历周弘祖的《古今书刻》记载,明嘉靖前全国各地刻书总数为2412种,福建占478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366种为建阳书坊所刻;明嘉靖万历年间,建阳刻书数量更是达到全国百分之五六十。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历史系的贾晋珠教授写的《谋利而印——11至17世纪福建建阳的商业出版者》,梳理和剖析了建本诞生及繁盛的这段历史。

  建本可称为连环画的鼻祖

  据介绍,建本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贴近百姓的生产生活,让许多通俗文化也得到记载和传扬,“上自六经,下及训传,农桑医算,无所不包”。建本版式新颖,创造有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和时间的封面,引领全国的潮流,在各地得到效仿和普及,并沿用至今。同时建本较早就重视在印刷中使用插图,尤其在明代通俗读物中大量增加插图,可称为连环画的鼻祖。

  此外,在研讨会中专家还提到,建本刊刻的《三国演义》在国外就有二十多个版本;出自《汉书》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近年因为电影《战狼》而流行,但历史上它最早的大规模传播,载体正是建本。

  福州刻书业曾与之交相辉映

  建本如此辉煌,建城两千多年的福州在刻书史上又有何成就?参会的福建师范大学博导涂秀虹教授告诉记者,福州的刻书业同样也非常兴盛。

  宋代福建虽然各个地方都有刻书,但以建阳和福州两地较为集中。前者以坊肆刻书著称,后者以寺院刻藏经闻名。福建省图书馆谢水顺对此曾有过著述《福建古代刻书》。涂秀虹介绍,其实福州的刻书兴起于北宋,时间上还早于建阳,其历史地位不容撼动,同样也是个非遗宝库。

  据资料介绍,福州是宋代刻印宗教书籍的中心之一,早在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东禅寺院开始,到南宋初完成的佛教经典《崇宁万寿大藏》,以及开元寺版的《毗卢大藏》,乃至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刻印的道家经典《万寿道藏》,总数近两万多卷的浩大工程能在同一地方完成,足以证明福州地区刻书事业的繁荣与昌盛。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