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坚守剧种个性 守正创新发展

中国戏剧节“戏曲音乐创作高峰论坛”侧记

2019-11-06 09:40:05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吴晖
  

福州新闻网11月6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一台锣鼓半台戏”,此话直白而生动地道出了戏曲音乐在戏曲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昨日,作为本届戏剧节重要活动之一的戏曲音乐创作高峰论坛在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音乐专家、学者,戏曲演员等相聚一堂,围绕当前我国戏曲音乐的发展态势,戏曲音乐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戏曲音乐的创作等进行研讨,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大家表示,要坚守剧种个性,在坚守戏曲本体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助力新时代戏曲音乐的创作发展。

  继承和创新

  历史在前进、文化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变化,戏曲音乐同样也面临着继承与创新之题。

  在昨日的高峰论坛上,此问题便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音乐也面临着传承、创新的时代命题,戏曲音乐要继承、发扬戏曲音乐的传统精华,去粗取精,使之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同时要聚焦新时代、展示新生活、塑造新形象。不继承传统不行,但不是说继承就不能创新,我们要关注时代语境,关注当下生活,要用作品引领时代,而不是迎合观众。

  在昨日的高峰论坛上,年过九旬的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名誉会长时白林的现身,让人们惊喜不已。时白林的作品——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等脍炙人口,其是黄梅戏音乐创作泰斗,是荣获“戏曲音乐成就终身奖”第一人。时白林曾在黄梅戏配乐中,创造性地融入了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为黄梅戏的演奏加入了“和声”和“复调”。

  昨日,他以黄梅戏音乐为例,说:“黄梅戏从来没有任何流派,因为其一直在变化,但传统和现代不能割裂得太厉害,不能失去戏曲的本体。”

  个性与共性

  “泛剧种化”这是当下戏曲音乐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昨日的高峰论坛,不少与会者便聚焦于此。

  所谓“泛剧种化”是指在地方戏发展中,出现消解剧种艺术个性、模糊剧种特征的现象。昨日,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音乐系主任谢振强,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级非遗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朱绍玉等便表示,一个剧种的个性是其存在的价值,一个剧种如果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的艺术创造,便会失去其本身独有的光芒,也将被时代和观众淘汰。忽视剧种音乐的个性价值,其实质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现在有些地方剧种音乐有歌剧化、大剧种化趋势,有时一出戏开演,如果不提前告知剧种,开幕曲响起,直至合唱出现,观众仍然无法辨别,与本剧种唱腔音乐成了“两张皮”,这是要不得的。

  高雅与通俗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昨日在高峰论坛上,不少与会者提出,在戏曲音乐创作中,要处理好高雅性与通俗性的关系,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创作中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不能脱离艺术创作规律“催生”。

  昆曲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孙建安,国家一级作曲蓝天等表示,各个剧种的音乐都不是由某一作曲家个人创作的,而是民间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民世世代代集体创作的成果,历史上的戏曲音乐通过口头传唱而不断衍变,由于个人条件不同,方言语音不同,传唱的腔调就会发生变化,戏曲音乐是从草堂,从民间发展来的,文艺工作者在戏曲音乐创作中别忘了戏曲音乐的通俗性,别忘了对普通群众的凝眸。


中国戏剧节“戏曲音乐创作高峰论坛”侧记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李琳珊】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