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救活一座厂,改变一座城,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2019-04-25 17:55:38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啊朋友再见》,遥远国度的故事曾感动过一代中国人。

  “救活一座厂、改变一座城”,如今9个中国人的管理团队,在故事的发源地,带来友谊与希望。

  让我们听听这“一带一路”的故事。

救活一座厂,改变一座城,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曾经的塞尔维亚骄傲

  一纸令人意外的调令,让他们的命运,从此与万里之外的钢厂联系到一起。

  “你的岗位调动定了。”

  2016年,时任河钢集团炼铁部部长赵军接到电话,他被通知调往塞尔维亚。消息突然,赵军非常震惊,他根本没有想过去国外工作。领导说,“你去就行了,这是河钢天大的事情。”同样收到调令的还有时任河钢唐钢副总经理的宋嗣海,宋嗣海的同事对他说,“你上那去,这不跳火坑了吗?”

  河钢集团是世界第二大、中国第一大钢铁集团,“领先”已经成为了河钢人的习惯。而9位收到调令的河钢精英并没有想到,他们被推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赛道,即将接手一个老大难问题——斯梅代雷沃钢厂。

  2003年起,这座钢厂接连遭遇坎坷,破产、出售、他国钢铁公司经营不善、政府1美元回购、产量急剧下滑、连年亏损等问题,让所有员工忧心忡忡。

  曾经的“塞尔维亚的骄傲”,变成了这座城、甚至是这个国家的心病。一个靠救济、补贴苟活的企业,它还能有未来吗?2015年,塞尔维亚时任总理,诚恳希望由河钢集团接手钢厂。

  塞尔维亚现任总统、时任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对河钢董事长于勇说:“希望您救救我们,救救我们的企业,救救5000名员工,他们的子女需要上学、需要就业。”

  希望从中国来

  2016年4月,河钢集团以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当地政府官员见到河钢董事长于勇就问“中国来,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钱?”于勇明白,给钱和挽救一个企业不是一个概念,这个企业需要的是先进的理念。

  塞尔维亚现任总统、时任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说:“我们为此熬了无数次夜,全体内阁成员付出许多辛劳。过去3年,一个个希望变成失望。最后,中国的合作伙伴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希望。”

  当进驻工厂时,现状泼了他们一头冷水;钢厂整体状况老旧、几近停产,大部分是1970年代的旧设备,员工精神状态低迷。面对病入膏肓的钢厂,他们该开出怎样的药方?

  同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任。五千多名职工会想:这个工厂已经连续亏损7年,来了几个中国人,就能起死回生吗?塞尔维亚人心中充满了很多疑惑。

  要让5000名职工有饭吃,首要任务就是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有一座高炉废弃多年,中方团队组织人力在短时间里修复它。高炉运转后,当月产量就提高到12.9万吨,比当年上半年月均产量增长了近一倍。

  在与塞方合作时,当遇到建议不被采纳、理念不被理解时,中方团队没有贸然命令塞方服从,而是把沟通工作摆在了第一位。

  如块矿是一种天然的炼铁原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高品质原料,降低成本。中方管理团队发现,工厂还在按照几十年以前的工艺和流程进行生产时,提出能否在原料铁矿石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块矿,这种在国内钢铁企业已经通行的做法却遭遇了质疑。

  河钢塞钢初加工部门总经理瓦拉丹有着26年的炼铁经验,他第一个提出反对。

  为了让瓦拉丹改变固定思维,理解使用块矿的意图和依据,赵军把他思考的过程画出来一点点和瓦拉丹沟通,把配比的方程写出来一遍遍解释。

  河钢塞钢初加工部门总经理瓦拉丹:“赵先生总是会先询问我的意见,他从来没有命令我说:瓦拉丹,你这么做。”

  耐心的沟通和有效的尝试,最终说服了塞方同事,新的工艺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产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效益。正是基于尊重和理解的沟通,让中方团队与塞方管理层拧成了一股绳,志合心更合,山海不为远。

  同时河钢不遗余力。先后派出11批次、近200人的雄厚技术管理团队,深入河钢塞钢产线对各系统、各工序存在的问题,进行起底式专业诊断;全面对标欧洲先进企业,以“打造欧洲最具竞争力企业”为目标,组织河钢塞钢集团所属钢铁企业,完善技术改造方案,制定整体发展规划;组建银团为公司提供低成本项目融资,降低企业资金压力;发挥河钢国际的全球化优势,规模化采购铁矿石;充分利用河钢德高的渠道优势,在110多个国家开展商业活动,为河钢塞钢稳定原料供应、扩大产品出口提供了巨大支持。

  在多方支持下,钢厂拧上了全力运转的发条。收购后不到半年,钢厂就结束了连续7年巨亏的局面,扭亏为盈,2017年产钢147.3万吨。

救活一座厂,改变一座城,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中方塞方同事一起工作

  中塞一家亲

  相比在企业生产经营上的突破,更难的是在跨国并购中赢得人心、赢得尊重。钢厂设立特困人员救助基金,按照以往惯例,这笔资金由工会说了算。当河钢塞钢提出收回管理权时,遭到工会的激烈反对。他们非常冲动,拒绝交付管理权。中方团队在详细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之后,一方面坚持收回救助基金的管理权,另一方面和工会推心置腹地沟通。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最终,工会代表接受了中方做法。正是通过这次马拉松式的谈判,中方团队的理念获得了塞方的认可,而理念的融合也带来员工对企业情感上的认同。

救活一座厂,改变一座城,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中方塞方一起工作

  米奇是河钢塞钢采购部第二原燃料科主任。15年前他来到钢厂工作时,以为进入一家大型国企,就会无忧无虑,还买了块地计划盖一栋房子。然而此后钢厂每况愈下,十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更没法向银行申请贷款,米奇始终无法完成房子的修建、装修等。巨大的生活压力让结婚九年的他,都不敢下决心和爱人养育一个孩子;河钢集团的收购,让他兴奋不已。米奇对银行说:“听着,我现在已经是塞尔维亚最大的雇主河钢集团的员工了,我想借一些钱,以便完成房子的装修。”

  这一回,银行同意了。更令米奇高兴的是,他女儿出生了!一切都变成了他梦想中欣欣向荣的样子。

  2016年,在河钢塞钢接手后的第二个月,为了重整士气,公司为每人发放了奖金。

  2018年,河钢塞钢给每名员工发放100欧元奖金。

  不仅如此,由于钢厂起死回生,整座城市的面貌都明显改善,斯梅代雷沃的人口出生率,已经居全国第一。

  中方团队创造性提出“三个本地化”的海外经营策略,“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利益本地化”,让塞方员工有了归属感、安全感,才能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这契合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救活一座厂,改变一座城,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米兰(左一)

  编制公司杂志是河钢塞尔维亚公司公共关系经理米兰的工作之一,因为工厂效益不好,这本杂志处于半停刊的状态。而且内容都是管理层开会,几乎没有人喜欢。

  在河钢塞钢成立后,他们决定重新印制杂志,杂志内容定位为讲述员工自己的故事,见证他们的改变和喜悦。从来没有刊发过任何关于中国管理者的内容。在《时代楷模发布厅》,米兰特意制作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中方管理者,这是一份珍藏在心底的对中国人的信任和感激。“你们做过的事情,点点滴滴,我们每一个人都记在心里。”——内刊编辑米兰

救活一座厂,改变一座城,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在《时代楷模发布厅》现场,王连玺提着一件特殊的礼物上来了,这是一位塞尔维亚同事手工制作的。他用大小扳手来比喻中塞间的默契关系,这让中方团队也感受到了员工的信任与认可。

  “言必信,行必果”,他们不忘习主席嘱托,三年磨一剑,打造“一带一路”的金名片,时刻与国家战略保持同步。

  钢铁报国,做“一带一路”建设最坚定的践行者,做积极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先锋模范。在塞尔维亚,他们就代表着中国!

救活一座厂,改变一座城,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塞尔维亚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帮助。”——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

救活一座厂,改变一座城,发生在多瑙河畔的奇迹

【责任编辑:陈玲云】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