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南平市炉下镇:红色引擎 助推绿色振兴

2019-04-14 11:03:04  来源:福建日报
  

  去年,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成立绿色产业党支部,帮助昔日的猪倌们转产转业,助推当地绿色产业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

  红色引擎,助推绿色振兴

  东南网4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詹国兵 李韧筠)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一个曾因养猪而出名的乡镇。

  阳春三月,乡间田头,不再有昔日的猪倌们,只有向绿而行的新农人在现代化农业大棚里忙碌着。眼下,正是非洲菊上市季节。从义乌来的年轻大学生黄志华扎根炉下村金山园家庭农场,他的身份是花卉党小组成员,带领退养户陈春财等20多户进军花卉产业。

  在黄志华所在的党小组,他来自炉下村,组长林泉堂来自蛇村,其他两位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村,打破农村行政地域限制,通过党小组对接4个新兴绿色产业。去年10月,25名党员成立了炉下镇绿色产业党支部。“一个党小组,一面旗帜,一个产业基地,这种兼合式党组织,成为助推炉下镇绿色崛起的强大红色引擎。”炉下镇党委书记何宏说。

  党建 产业,绿盈乡村

  “开春以来,忙不过来了!”炉下镇下岚村党员林顺兴感慨地说,他每天既要管理4条工厂化渔场养殖生产线,还要到距离5公里路程的该镇龙村村,指导技术员安装与龙村村村民陈启辉合作新建的6条渔场养殖生产线。

  作为一名党员退养户,林顺兴于2017年2月在全镇率先拆除猪场,转产养鱼。去年4月,在当地政府和区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多方考察,他最终选定从厦门引进高效循环流水生态养鱼新技术,试水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模式。鱼塘以自动造浪的方式,不仅让鱼会“跑步”,鱼肉更加鲜嫩,且流水让鱼不带土腥味,吃起来更加美味。鱼塘产量比过去传统养法提高了8~10倍,大大提高了收益,仅一年时间就回本赢利。

  看见林顺兴的养鱼新法很成功,附近村六七户农民拜他为师。林顺兴成为“技术总监”,带动农户100多名,一对多指导养鱼新技术。其中,大的鱼池有七八十亩。

  无独有偶。年轻大学生党员魏宗芳返乡帮助父亲转产转业,养殖清水小龙虾获得成功,成立了跃龙水产养殖合作社,共吸纳包括16户退养户、2户精准扶贫户在内的30户农户。目前,已建成300亩小龙虾、大闸蟹孵化中心,60亩循环水养鱼基地,30亩石蛙繁殖场等项目,养殖基地分布于本镇龙村村、蛇村、炉下村,还延伸到了塔前镇赤坑村、顺昌县大干镇余富村。现在,他们又招兵买马,新建虾塘300亩和工厂化智能虾棚、冷冻仓库,增添产业后劲。

  “炉下镇共有1604户退养户,这些人的转产转业事关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成败。因此,炉下镇打破行政地域限制,将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发挥政治牵引力的作用,党支部举旗定向,党员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发展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炉下镇党委书记何宏说。

  去年10月,炉下镇采取“党支部产业”模式,成立炉下镇绿色产业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分别对接花卉种植、水产养殖、蔬果种植和食用菌种植四大类项目,让党建和发展同频共振,带动退养户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红色 绿色,同向发力

  产业发展尤须攻坚克难。

  绿色产业党支部副书记陈勇清楚记得,炉下村其实早在2015年就试水种植非洲菊,但是空有热情,没有技术和市场,结果雷声大雨点小,花农纷纷退出,在村民心中留下阴影。

  去年11月,炉下村再次进军花卉产业,退养户陈春财在花卉党小组的带领下,成为全村首个吃螃蟹的人,准备试种18亩非洲菊。但是,陈春财很担心技术和市场的问题,害怕重蹈覆辙。

  本土没有资源,只能请外援。镇党委和花卉党小组一起到中国花卉之乡三明清流县请师傅。几次上门延请,诚心感动了清流宏翔农庄负责人林炎功,这名老师傅跟非洲菊打了9年交道。“技术由宏翔农庄带来的技术团队负责,销售也由他们包销,亩年产值约3万元。”林炎功说,这下,陈春财将心放回了肚里,还有30多户农户一起加入,全镇非洲菊种植面积达到93亩。

  按照镇里的设想,镇里将建设500平方米的冻库,还有花卉组培基地,为非洲菊产业铺路垫石。“今年,村里非洲菊种植面积将扩大到500亩。”陈勇说。

  林顺兴等养殖户在打算扩大养鱼基地时,也曾担忧过销路问题。为此,镇党委和养殖党小组几次来到福州,终于与美食街一家美食店谈妥战略合作,打造延平龙虾鱼蛙馆。这样,不仅林顺兴的鱼儿销路不愁,连当地的小龙虾、大闸蟹、蔬菜、牛羊肉等都可一起打包,打造生态食品体验馆。

  “技术和销售是绿色产业发展的两大痛点,党组织是绿色转型的坚强堡垒。因此,我们提出三项措施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何宏说,一是推行“支部合作社”模式,即邀请合作社“土专家”“田教授”深入田间地头,发动党员种植户带头学习生产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参谋”,目前已经联手10个合作社;二是推行“支部走出去”模式,组织党员种植户外出取经,如学习安徽、江苏等地的小龙虾水产养殖技术,龙岩、三明清流等地的非洲菊、洋桔梗等花卉种植技术,补上技术短板,回来传经送宝;三是推行“支部请进来”模式,组织党员干部各显神通,将好企业请进来,由企业提供种养技术与营销服务。如管庄村果蔬党小组与南平市享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成20亩生态蔬果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

  正是靠着党组织这个坚强堡垒,炉下镇流转土地1888亩,成立众益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振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腾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近10家“战斗力”十足的合作社。其中,振农去年产值达到200多万元,在绿色转型领域闯出一片天。目前,炉下镇这种“绿色产业党支部”的模式得到市区一致肯定,并作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来推广。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