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马尾华侨村开展移风易俗 村民有了新“面子”

2019-04-05 22:57:30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欧阳进权
  

马尾华侨村开展移风易俗 村民有了新“面子”

村干部在村史馆讨论如何提升乡村建设。

  福州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 文/摄

  马尾区亭江镇东岐村是著名侨乡,过去村里人讲排场,办丧事要发红包,少则花费二三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群众觉得这样很有“面子”;开展移风易俗后,村里建起了马尾唯一的村史馆,节日里组织慰问老人活动,村民有了新的“面子”。

  从攀比发红包到承诺不发红包

  东岐村是闽江口的门户,全村常住人口只有800多人,但有6000多人在国外,每年清明节前,都有很多华侨返乡祭祖。

  记者5日在东岐村看到,村口大道中亭路两侧洋楼林立,这些是海外乡亲的房子,中亭路建成了一条文化长廊,除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内容最常见。

  东岐村党支部委员黄贤涌告诉记者:“由于出国的人多,过去村里人讲排场,比如办丧事要发红包,每人至少300元,仅发红包一项,少则花费二三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

  村主任郑时荣说,如何从制度上予以约束,是村两委首先想到的对策。从去年开始,村民到村部开证明时,都要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要求减少车辆使用数量,降低宴席的规模和档次,丧事办理要服从村红白理事会安排,不得发放红包。

  起初,村民多有抵触,于是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签承诺书。

  今年65岁的村民江通清是东岐村宣传新风气的一名老党员。江通清说,早些年,他在隔壁英屿村教书,一户家庭富裕的郭姓人家有老人去世,他们将原本为办丧事准备的十万元红包捐给了英屿小学作教育基金。全程参与这件丧事操办的江通清深有感触,后来在东岐村移风易俗宣传工作中不遗余力地走村入户,向村民们宣传破旧立新,勤俭节约,孝老爱亲。

  “孝不孝顺,要体现在平时。有时间带老人去周边走走看看,或者带老人去做个体检,哪怕是给老人家买点好吃的,都很好!”江通清经常这样对村民说,孝老爱亲也要与时俱进,操办婚丧事铺张浪费陋习要改变。

  现在很多村民都接受了这样的新风,他们将省下来的钱,用于孩子教育或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丧事操办上,大家自觉节约,发红包的现象已杜绝,酒席也尽量简单。

  “两条腿”走路 开展移风易俗

  为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东岐村迈开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两条腿”。一方面是“请进来”,请来党员、村民代表、乡贤、各大祠堂的理事,宣传解释文件政策,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带动广大村民;另一方面是“走出去”,由村干部带领移风易俗志愿者走村入户宣传政策。

  黄任官是颇有影响力的村民代表,村里人操办婚丧喜庆喜欢找他帮忙。如果事前知道东家准备发红包,他能劝的就劝住了,劝不住的请村两委进一步劝导。

  东岐村还建起了村史馆,这是马尾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村史馆。村史馆占地150平方米,同时也是“家风家训乡贤文化馆”。村里各姓氏家训专门整理出来集体挂上墙,成为承载东岐村史记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好平台。

  “全村有20多个姓氏,姓氏家训让村民们更有归属感。”今年78岁的村民倪运祥说,在东岐村,每逢重要节日,村里组织老人慰问活动,送吃的用的,帮助老人打扫房屋。村里还出资为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这让村民们觉得很有“面子”。

马尾华侨村开展移风易俗 村民有了新“面子”

点击图片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