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在田 星源腾飞
科技特派员吴飞龙十余年真情帮扶助企业壮大
吴飞龙(左)查看辣椒生长情况。
福州新闻网3月2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文/摄 实习生 张鸿春)春分春耕春管忙。位于福清江镜镇的福建省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智慧农业园区千余亩的田地上,种满了水稻、西红柿、辣椒、槟榔芋、茄子、火龙果、葡萄等,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负责帮扶该企业的科技特派员吴飞龙告诉记者:“仅这园区的种植面积便有1500多亩,再加上在海口和渔溪的基地,总有5000多亩,种植种类达50多种,公司年产绿色蔬菜1万吨、绿色水果800吨、稻谷800吨。”
这个园区只是“星牧农牧”产业链的一部分,在吴飞龙的帮助下,企业建立起了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发展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今年37岁的吴飞龙,是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2007年,他研究生一毕业,就被派到福清海口镇帮扶“星源农牧”。
10多年来,吴飞龙除了节假日回去与家人团聚,其他时间都泡在企业。“驻点服务,才能为企业发展及时提供有效帮助。”吴飞龙说。
近日,记者到福清海口镇实地探访了“星源农牧”在此建立的另一农业基地,看到了吴飞龙为企业建立起的“猪—沼(肥)—蔬(果)”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模式。
海口基地是“星源农牧”两大生猪养殖基地之一,这里生猪养殖区有1.2万头生猪。记者通过监控传感器,看到生猪饲养的情景:所有生猪根据“猪况”进行分栏,一猪一栏,生猪饲养、管理等各个环节均可监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猪栏地板采用了漏缝式地板,既便于清理,又减少了冲洗猪栏时产生的污水排放量。
吴飞龙介绍,目前公司为零排放,生猪的排放物对企业也是宝贝。原来该企业在海口基地建立起了沼气发电站、有机肥料生产厂,用生猪的排放物沼气发电、用固体猪粪生产有机肥料、用沼液给种植基地施肥。“我们自己生产的有机肥料,提供3个基地5000多亩的果蔬肥料绰绰有余。”“星源农牧”总经理林海滨介绍,吴飞龙为企业建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让企业走上了低投入、高产出、零污染的发展道路,企业员工从当初的不足50人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人,产值突破1.3亿元,每年能带动1000多户农户就业。
“科技特派员是政府为农村送来的‘智多星’‘财神爷’啊!”林海滨说。
相关链接>>>
科技特派员是由地方政府选派的高素质的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其任务是推动农村创新创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市科技局局长任义文介绍,我市于2017年下发了《关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办法》,前不久,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意见》,市科技局从去年起每年选任市级科技特派员400名左右,今年开始每年推荐省级科技特派员200名左右,实现乡镇全覆盖。
据介绍,从今年开始,我市每年将安排1200万元发展性资金用于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对每个项目给予10万元的支持,对取得成效的市级“星创天地”给予认定,并一次性奖励15万元,鼓励科技工作者发挥所长到农村进行帮扶,用科技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