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超过三十次聚焦 泉州古城文化符号渐入人心
过去一年,央媒超过三十次聚焦——
泉州古城文化符号渐入人心
今年春节期间开张的西街游客服务中心,游客络绎不绝。图为游客在服务中心顶楼拍照打卡。(陈晓东 摄)
泉州古城越来越“火”了。
过去一年,数据为证:2018年春节,泉州共接待游客251.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60亿元。2019年春节,游客数量上升到297.52万人次(仅开元寺就接待20.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4亿元。游客同比增长18.1%,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2.2%的背后,是古城知名度的提升。短短一年,古城游成为泉州新的旅游增长点。春节期间,量身订制的海丝古城游成为国内网红路线,诸多街巷和文创空间成了新的打卡点,古城内民宿、酒店一房难求。
文化名家“走进来”。一年来,20多位国内知名作家齐聚泉州古城,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天津作协副主席、热播剧《潜伏》原著作者龙一的作品《刺桐古城花欲燃》成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栏目《行天下》开栏之作,更多的作品在《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文学报》《大公报》广为流传。古城还吸引了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鲁迅美术学院、重庆美术家协会、天津美术家协会等全国13位知名画家专程采风创作,用文字和画笔讲述艺术家眼里的泉州故事。
古城题材“走出去”。成为央视春晚分会场后,过去的一年,央媒超过三十次聚焦泉州,古城品牌打响、知名度提升。近日,央视名牌栏目《记住乡愁》剧组走进西街摄制,栏目开播四年来已经五次聚焦泉州。“泉州保留了非常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化味道,无论是宗祠文化,还是海丝文化,多元包容文化令人惊叹。每一次在泉州都可以发掘到不同的拍摄主题。”多次来泉拍摄的《记住乡愁》摄制组编导王晓宇说。在海丝古城徒步游等大型活动中,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华网等央媒纷纷点赞泉州古城。
项目建设“次第开”。泉州被住建部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泉州的试点重点在6.41平方公里的古城展开,以七个一为代表的首批64个项目全部落地古城。项目涉及历史文化保护提升、管线提升、旧街巷整治、交通微循环提升等方方面面。以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推动古城的保护和提升。
春江水暖鸭先知。泉州古城文化符号日渐深入人心的背后,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古城保护提升版本的生动实践。精心培育、细心修整、用心呵护,唤醒了千年古城,催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一条巷子、一座文庙、一个天台,我们不妨窥斑见豹,一品古城润物无声的变化。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