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刹梅林尽染 林阳赏梅成闽都新俗
中新网福州1月28日电 (记者 林春茵)春节前一周,福州林阳寺500余棵梅花进入最佳赏花季。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和乡村旅游热的提振,林阳寺赏梅,这于近七八年间才盛行起来的风雅之事,已然成为年轻人群体在岁末新春颇具仪式感的闽都新习俗。
林阳寺是千年古刹,地处福州北郊寿山乡,始建于后唐,是福州五大禅宗丛林之一,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僧圆瑛曾于上世纪30年代初担任该寺住持。
福建森林覆盖率39年来稳居全国榜首,被称为“最绿省份”。傲人的数值在这山里,具化成了湿润微甜的空气,寒意略沁的松木香,以及随着山势起落高低深深浓浓的绿意。
近年来,福州大力发展北峰生态自然资源的乡村旅游。寿山乡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寿山石的产地,中国寿山石馆、古矿洞等寿山石文化旅游景点接连落成,为乡村旅游积淀下厚重典雅的文化底色。
车近林阳寺,环湖休闲栈道和停车场也都系近年新建,显示林阳赏梅已经成当地力推的文化名片。未入山门,一面如镜湖泊先撞进眼帘,远眺水岸上的林阳寺,一片粉霞如同重锦铺陈,其间飞檐斗角,楼宇重重。
林阳寺坐落在北峰瑞峰之麓,群山湖水环抱,格局非常大气。满树繁花的梅树漫山遍野,寺院黛瓦黄墙,青烟缥缈,掩映在一片香雪海中。不少爱美的姑娘特地身着古装,在梅林间抚琴弄箫,成为摄影爱好者们追逐的“娇点”。
林阳寺梅树据称是现任住持修达禅师所植,唯有寺中梅园两株梅树树龄逾两百年。这两棵老梅虬枝绽新蕊,一株花色洁白,胜雪三分白,另一株浅粉如霞蒸,几度暗香浮动。
“漫扫白云看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梅园禅房的楹柱上刻有郑板桥这幅咏梅诗联,令梵音梅香别添空灵飘逸。梅树下,一位汉服少女嗅梅、掬水、抚琴,点点花瓣随风落在她肩头发梢,美不胜收。
少女的男友告诉记者,他们专程从泉州赶来赏梅。他请女友以汉服出镜,“禅房古梅,特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装扮就特别古典一些。”
林阳寺近代僧侣与南洋华人华侨善缘密切,保留不少“侨”的留痕。比如,林阳寺玉佛堂所供奉玉质卧佛,就是从印尼空运而回,堪称寺内一宝。
曾任林阳寺住持的圆瑛大和尚至今被僧俗尊崇铭记。抗日时期,圆瑛与福建弟子明旸,赴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怡果、马六甲等地,发起“一元钱救国运动”的爱国义举,两年间筹集十余万元汇回国内。回国后,师徒曾被日军以抗日罪逮捕,他们不为所撼,表现出民族气节。
高僧大德爱国之举,为“锄月种梅”的林阳寺增添上难以言喻的动人色彩。当林阳寺赏梅在市民中流行之时,这段掌故也在社交媒体上一遍又一遍被提及传诵。
一位林姓幼儿园园长希望,就读小学的孩子见识了今天家乡梅花怒放的美,“以后能切实理解‘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思乡之情,读得懂那个年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恸和奋争。”(完)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