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起帆:好时代里,劳动创造幸福
包起帆(右)在上海港外高桥港区了解港区建设工作。新华社发
包起帆,男,汉族,中共党员,1951年2月出生,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技术中心主任。他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工人的缩影。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了港口装卸机械化,被誉为“抓斗大王”。参与开辟了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参与建设了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推进了中国首套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领衔制定了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40年来,他带领团队技术创新,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巴黎、日内瓦等国际发明展金奖36项。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从一个码头工人的零敲碎打,到一场改变人们运输方式的伟大革命;从单枪匹马搞发明,到带领和培养出越来越多创新人才;从仅有初中文凭的码头装卸工,到在科技发明创新方面频频获奖的国家级专家、教授级高工……40年的创新之路,记录下一名普通工人通过创新改变人生的轨迹。
他,就是工人发明家包起帆。
在昨天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包起帆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他感慨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份荣誉不是颁给我一个人的,而是表彰改革开放40年来在生产一线认真工作的所有职工。我深信,劳动创造幸福,知识改变人生,责任成就事业,创新铸就辉煌。”
包起帆从不讳言自己的起点是“初中二年级”,但也会一再强调:只要肯学习,同样会有出息——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上世纪70年代,包起帆是上海南浦港务公司一名普通机修工,看到起重机钢丝绳磨损严重,便琢磨着要“改一改”。在牺牲了一次又一次工余休息后,终于发现钢丝绳损坏是由于绳与绳之间“咬绳”引起的,并据此发明了一种“变截面起升卷筒”,解决了“咬绳”问题,使起重机钢丝绳损耗从一个月换三根减少为三个月换一根。
上世纪80年代,包起帆把目光投向抓斗的研制。哪里不安全、哪里成本高,就在哪里动脑筋——短短几年,他发明了五六十种大大小小的抓斗。这些成果实现了装卸工艺流程的变革,使港口装卸从人力时代迈向了机械化,不仅推广到了全国港口,还在铁路、电力、环卫、核能等30多个行业广泛应用,并出口到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种子就在岗位,种子就在脚下,种子就在日常的用心观察里。”包起帆说,“我当工人时,以‘大老粗’为荣,比谁汗流得多、大包扛得多。如今,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需要艰苦创业的精神,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创造性的劳动。”
跨入新世纪,我国港口迈开了从机械化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变革的步伐。2003年,包起帆提出创意并主持建设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集卡快速自动装卸的技术难题。2006年,他又主持研制了世界上首台全自动桥式抓斗卸船机、全自动散货装船机和我国首台全自动散货斗轮堆取料机。
退休后,包起帆被聘为上海市政府参事。和港口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又琢磨起了新课题:“上海太缺乏可开发的深水岸线和陆域发展空间。如果能在横沙建设上海深水新港,就相当于再建一个新的‘浦东’。”目前,该项目已有了实质性推进——“十三五”时期,将利用长江疏浚土,在横沙区域造地56平方公里。
去年,他在母校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建立了“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把40年来在国内外获得的所有奖牌、奖状、奖杯、证书,以及各项创新的所有资料全部奉献给展示馆,以此鼓励更多年轻人走上创新之路。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