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保护老建筑 延续老故事

闽侯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明年春节前建成开放

2018-12-16 23:12:16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谢星星 林斯妤
  

  福州新闻网12月16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 见习记者 林斯妤 通讯员 张存金 陈建鋆)16日,闽侯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传来新进展。记者了解到,一期启动区项目推进顺利,迁建建筑地基月底完成,街区招商已形成初步方案。按照计划,街区将在明年春节前建成开放。

  迁建建筑地基月底完成

  昙石山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启动区分为三片,包括横屿片区、昙石片区、民俗园及闽侯县博物馆片区,共373.5亩。

  横屿片区位于街区东南角,规划面积为14385平方米,主要街道长220米。1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横屿片区内已按照规划完成征迁,施工队伍正进行迁建建筑的地基建设。“横屿片区共有1处文保建筑、5处历史建筑、4处迁建建筑、8处保留风貌建筑、18处降层及一般改造建筑,同时还有新建建筑1967平方米。”闽侯县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了解到,4处迁建建筑均来自竹岐乡春风村。竹岐乡正启动建设闽侯二桥,经研究论证,闽侯县决定把4处几百年的老宅迁移至昙石山历史文化街区,既能保护历史建筑,也能丰富街区内涵。

  “3号迁建建筑的地基已经完工,老宅所有构件已从竹岐搬运过来,预计10天内可搭建好主体。”施工单位中城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桂光告诉记者,3号老宅有300多年历史,为最大程度保留历史原貌,共有十几名工人合力拆卸了整整4天,拆解后的部件多达上万件。

  “我们对所有的部件进行编号,从上往下拆,搬运到街区新址后,再清洗、晾晒、修复,从下往上搭建,恢复原貌。”林桂光说,目前3号迁建建筑进展较快,其他3座迁建建筑的地基月底前也将完工。

  历史街区将添古宅老故事

  除3号迁建建筑外,竹岐乡春风村另一栋老宅也‘整装待发’。16日,记者走进老宅,探访老宅里的历史故事。

  这座老宅始建于清初,名叫“高何大厝”。今年75岁的何氏后人何炽业老先生告诉记者,老宅在先人何得盈时期最为繁盛,最盛时有六进,住有6户200多人。记者看到,老宅尚存的两进保存良好。“何公当年做橄榄生意,旺极一时。”何炽业说,借着春风村临近闽江的便利,何家的橄榄随江水运到了上海、苏州、扬州等地,甚至漂洋过海卖到日本。一时间,竹岐橄榄的鲜甜声名远播,也为何家带来了盆满钵满的财富,人们纷纷称何氏为“橄榄大户”。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年的“橄榄大户”留下了充满历史痕迹的“琉球缸”。“这是用来装橄榄的,可起到保鲜的作用。”何炽业给记者展示了何氏后代家里的“琉球缸”,只见缸有大有小,大的直径和深度都有近1米,重逾50公斤,缸面还刻有铜钱、瑞兽纹饰。“何家富极一时,也极富善心,何公还曾捐赠3000两白银,助力修建旧洪山桥。”何炽业说。

  闽侯是中国橄榄之乡,随着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这栋老宅的故事将在“新家”延续。

  街区招商方案初步形成

  在全力推进迁建建筑工作之余,街区其他各项建设也在同步快速推动中。

  其中,横屿片区内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火热进行。昙石片区内,正进行最后的征迁工作,施工单位正对图纸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民俗园及闽侯县博物馆片区方面,昙石博物馆陈列展览及基础装修工程也在日夜推进。街区配套的安平浦整治工程已经动工。

  根据规划,街区将依托原村落风貌打造“一街六巷”,建筑风格将有别于三坊七巷马鞍墙风格,重点结合原有村落建筑原貌进行改造,不建高墙,视觉上更加通透清爽,独具闽侯特色。

  在街区业态布局上,闽侯计划开发一批昙石山文化主题的陶艺制作体验、文化演艺等业态,增加昙石山文化的展示载体和体验产品。同时,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布局一批特色业态,如非遗技艺、老字号美食、工艺品主题、金鱼文化等。“目前已经形成街区招商工作初步方案。”闽侯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闽侯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明年春节前建成开放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