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中国西学第一人
新华社福州11月8日电(记者 许雪毅 林凯)100多年前,面对中华民族生存危机,年轻的严复用《天演论》等一系列译著,唤起国人救亡图存意识,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走进福州市三坊七巷,走进郎官巷里的严复故居,以及位于南后街7号的严复翰墨馆,在专家的介绍中,严复的生平徐徐展开。
严复,1854年生于福州一个医生家庭。当时鸦片战争后不久,乡贤林则徐的爱国行动给他以启迪。福州被迫辟为通商口岸,又让他感受到国家积贫积弱的伤痛。
1866年,严复投考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当时船政学堂聘请了法国和英国教习,严复开始接受新式教育,在5年时间里系统学习了英文、代数、几何、天文学、航海术等几十门课程。1871年严复以优异成绩毕业。
1877年,23岁的严复受公派留学英国格林尼次海军大学。期间,他游历欧洲各国,并广泛考察英国社会,探讨英国富强的原因。亚当·斯密、孟德斯鸠、卢梭、达尔文、赫胥黎等人的著作让他大开眼界。
“当时中国黑暗贫弱,而西方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两相对比,给严复很大冲击。”严复侄孙、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教授严以振说。
两年后,严复学成归国,先后担任过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校长)。此后还担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校长、安徽高等师范学堂监督、北京大学校长等职,掌教20多年。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让严复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心情更加迫切。特别是1894年甲午海战中,中国败给日本。21年前,严复曾在英国舰长的带领下抵达日本军港,当时日本人争睹大清海军风采,如今,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他在船政学堂的同学或学生一个个战死在舰船上,这激发了他的危机感和爱国心。
中日甲午战争后,严复在天津《直报》上接连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政治论文,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传变法维新,主张向西方学习,努力救国图强。
福建教育出版社副社长、《严复全集》编辑出版工作主要负责人孙汉生认为,严复倡导西方民主、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
其中尤为人称道的是,严复历时3年,把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译成中文。这一译著于1898年问世,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极大。
严复还曾协办北京通艺学堂,主办天津《国闻报》。戊戌政变后,他翻译《原富》《法意》《名学浅说》等书,较为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逻辑等学说,首倡“信、达、雅”等翻译标准,成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
“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向国内引进西方八大名著的人,他引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自由、民主、逻辑学等。”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说。严复借重译著,通过序言和大量按语,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和爱国主张,希望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精通国学、传播西学的大师。梁启超说:“严氏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又说:“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严复其首也。”康有为看到《天演论》译稿后,认为这是“中国西学第一等”。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