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闻工作者”叶义斌:永远在路上的城市记录者
叶义斌在地铁2号线乌龙江水底施工现场拍摄盾构机工作。
福州新闻网10月1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理着板寸头,微微弓着背,总是单肩背着双肩包。自2007年卸下军装投身新闻行业,福州日报社的叶义斌,形象深入人心。
叶义斌是一名摄影记者,大家喜欢喊他老叶。和形象一样深入人心的,还有老叶的新闻摄影作品。
11年来,老叶背着他10多公斤重的相机包,不惧烈日,不畏风雨,用镜头记录和传递一个又一个真实又生动的新闻故事。日前,老叶被评为福州市“最美新闻工作者”。
有担当:急难险重冲锋一线
昨日是周六,老叶一大早就上路了。第一站是台江区光明港安置房建设拍摄,选点位、找角度、对比光线……老叶来来回回拍了不少照片。“新闻报道也许只能刊发一张图片,但我更想成为城市建设的记录者。”老叶告诉记者。
这边刚结束,老叶又马不停蹄赶路,几乎跨越半座福州城,来到鼓楼区洪山桥改扩建现场。“老桥不久就要拆了,新桥正在建,现在通行的桥未来也会拆除,我想三座洪山桥的合影是必须留下的画面。”为此,老叶背着相机吭哧吭哧爬上一处高楼,几经波折才拍到理想的照片。好不容易下楼了,他的眼睛又看向了另一处高楼,他还要再拍正在建设的下穿通道。结束拍摄后,早已过了饭点,老叶回到家已经是下午。
对待日常工作,老叶认真仔细。面对急难险重,曾为军人的他更是勇于担当、冲锋一线。
2016年,台风“尼伯特”来袭,老叶扛起相机直奔永泰。灾后道路车辆无法通行,他走了近2个小时抵达清凉镇旗山村,记录下村支书林新华不幸遇难后的一线画面;他跟着救援队伍整整两天,几乎日夜无眠,将各方抢险救援的画面一一定格。这一年,他的组图《冲锋,在永泰最需要的地方》获福建新闻奖摄影一等奖。
洪灾过后,老叶又受命奔赴闽清灾区。70多天时间里,他吃住在灾区,靠双腿走遍10多个受灾乡镇,拍摄军民齐心重建家园的感人画面,照片数量高达上万张。
11年来,老叶只请过11天假,几乎每个节假日都在岗,任何紧急任务从未说过一个不字。
有想法:新闻作品屡屡获奖
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除了勤勉敬业,更要有让人记住的新闻作品。自从业以来,老叶不断学习新闻摄影技巧,培养发散摄影思维,至今已获得福建新闻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
“其实,最早我也不知道怎么拍出好作品。”老叶说,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学习得奖作品,对照寻找差距。同时,他每天阅读全国各地媒体的新闻图片,养成了采访前必须做功课的习惯。“新闻照片不是简单地按一下快门,充分了解采访对象,才有可能拍出好照片。”老叶说,好照片可能是“等”出来的,可能是“观察”出来的,也可能是“抓拍”出来的。
每年清明,三山陵园会举办遗体器官捐献者追思会,新闻媒体的镜头多对准捐献者家属献花。“2013年我去采访时,就想着一定要拍到不一样的画面。”老叶告诉记者,当时他发现一名年轻女士哭得尤为伤心,便默默跟在后面观察,“这名女士泪流满面地吻了吻纪念碑,说‘妈妈,我又来看你了’,我马上按下快门”。这一年,老叶的这张新闻作品《妈妈,让我再吻你一次》获福建新闻奖一等奖。
去年5月,11名定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来榕免费接受手术。一接到这个采访任务,老叶就打定主意要拍出一组好照片。“要拍出会说话的照片,必须捕捉他们最自然的真情瞬间。”抱着这样的想法,老叶花了半个月时间跟拍。这组《幸福人生从心开始》的照片,记录下了患儿和家长在治疗期间转悲为喜、重拾希望的神情,获2017年度福建新闻奖三等奖。
有冲劲:主动转型迎接挑战
作为一名老牌摄影记者,面对新媒体发展环境,老叶没有退缩,而是主动转型迎接挑战。“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图片供应者,在快速提供多样化照片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拍出精品。”老叶说。
今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老叶找到“老年人”和“数字生活”这一看似矛盾的角度,用长焦拍摄了一组老年市民体验各类智能设备的生动表情,第一时间在新媒体上刊发。记者看到,这组照片仿佛会说话一样,自然且丰富的表情让读者感受到老年市民体验数字生活的快乐和兴奋。这组照片刊发后,被人民网等众多媒体转载,点击率颇高。
针对内河整治这一热点话题,老叶也运用新媒体思维拍摄。“台屿河整治后非常美,而福州市民都爱逛公园,我就想通过照片让台屿河火起来。”老叶说,他从镜头中发现沿岸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好像水墨画一样美妙。这组照片在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出后,在朋友圈掀起转发热潮,突破3万阅读量。
常常有人问老叶:“工作这么拼,累不累。”老叶总是笑笑说:“很累,但也很快乐。”在这名不善表达的新闻老兵看来,新闻摄影是一份工作,更是他一生的事业,他万分庆幸能够成为有福之州的城市记录者,更十分珍惜每一次拍摄机会。正如老叶11年不变的网名“在路上”所言,新闻在路上,他也在路上。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