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赶超走前头 建设“千亿海港城”
——访罗源县委书记何杰民
福州日报记者 任思言
近年来,罗源乘着福州“五区叠加”的东风,在“退”“进”之间突破发展瓶颈,提档升级,跨越赶超,破茧成蝶,逐渐从海边小城,变成集临港工业、商贸物流、冶金建材为一体的福州沿海蓝色经济轴北翼增长极。
一直以来,罗源发展底子薄、经济基础弱,如何突围重生、后发赶超,实现高质量发展?罗源县委书记何杰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打破惯性思维,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核心,做足海的文章,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符合罗源发展的富民强县之路。
在何杰民看来,干部精气神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罗源推行“指挥部+项目组+临时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机制,开展“飘扬·闪耀”等活动,以党建新成效带动项目新发展。牢固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围绕“抓项目 促发展”等重点工作,坚持在一线锤炼干部、在一线考核干部,出台《罗源县关心关爱干部十优先措施》,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罗源速度”。
“罗源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退出落后产能,扩大有效供给,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手棋’,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何杰民说。为此,2016年,罗源将“还山退海”纳入“百日攻坚”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举全县之力完成“还山退海”任务,清退网箱13.4万标准箱,清空海域约6.6万亩,关停矿山112家、石材加工企业167家,还原绿水青山,为高质量发展赢得空间并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罗源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结构、促转型,采用“腾笼换鸟”方式,大力引进新型建材产业园等环保产业,盘活利用好废弃厂房,优化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紧抓与宝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力推进宝钢德盛600万吨精品不锈钢绿色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支持重点企业并购重组,大力引导企业实施技改升级和主辅分离,推动产业由单一的“冶炼”服务,向“冶炼+加工+流通+贸易”综合服务转变,用3年~5年时间打造以冶金产业为主导的千亿海港城。
“罗源缘海而生、因海而兴,海洋是罗源最大的优势所在。”何杰民介绍,罗源将继续深耕蓝海经济,充分发挥罗源湾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优势,加快罗源湾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罗源湾港区的吸引力、辐射力、影响力,推动形成临港产业群和口岸经济带。同时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深度对接新能源汽车项目,引进上下游产业链;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引进数据存储等新兴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补齐产业短板。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我们要筑好巢,才能引凤来,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一号一窗一网’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着力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何杰民说。
“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厚积薄发、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罗源将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致力蓝色崛起’的工作要求,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注重系统提升、强化底线思维,抓紧抓实全域旅游发展、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等专项工作,奋力推进罗源发展高质量高颜值,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何杰民表示。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