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拦住小作坊 互联网技术盯住网络食品安全
让互联网技术盯住网络食品安全
新华社发
“昨天晚上,家人在网上订了一份沙拉,说打开后只要加上蛋黄酱就可以直接吃。但沙拉里的蔬菜、水果等是否被微生物污染,我们怎么知道?”在日前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网络餐饮与网售食品产业链安全与健康发展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表达了他对网络食品安全的担忧。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饮食消费带来极大便利,但也带来隐患。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监管二司副司长范学慧指出,这些隐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对入网食品经营者审查把关不严;部分入网经营者存在无证经营、冒用其他证件或上传虚假证照和虚假地址等违法行为;部分入网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较低,经营条件简陋等。
2017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印发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明确,要强化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实施在线智慧监管,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测、监管等各环节安全责任,让广大群众饮食用药无安全之忧。
既然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方便了我们的饮食消费,那么这些技术是否也能帮助我们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解决罗云波和范学慧所说的网络食品安全隐患?
用大数据拦住小作坊
作为近年来最热门的信息技术之一,大数据技术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有效应用。在网络食品安全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做些什么?
我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具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第三方平台须对入网经营者的许可证、实体店地址等信息进行审查。但正如范学慧指出的那样,网络餐饮服务的一证多用、虚假证照等问题仍然不少见。据媒体调查,网上一些外卖商家公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是“P图”,其本身是没有任何资质的小作坊;还有一些外卖商家在网上公布的实体店地址是假的,或者根本不存在,或实际上潜藏在居民楼里,或是流动摊贩,被称为“幽灵餐厅”。
如何确保我们叫的外卖不是来自没有任何资质的小作坊或者“幽灵餐厅”?第三方平台首先必须把好关,确保入网经营者的信息真实可靠。在这方面,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有了发挥的空间。
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应急管理司应急监测处相关负责人曾建议,监管部门可将餐饮单位证件持有情况、日常监督检查情况等整理制作成标准化且动态更新的数据包;第三方平台可利用这些数据高效审核入驻商户的证件资质,将日常检查情况等纳入商户评价模型,使餐饮单位更加重视食品安全。
这种设想目前已有实践。据了解,美团点评、百度外卖等第三方平台正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网上商家的审核把关。比如美团点评建设“天网”系统,即入网经营商户食品安全电子档案系统,与各地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数据进行对接,形成大数据。当商家想入驻平台时,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很快地实现信息审核,了解该商家是否有合法资质以及违法情况等。此外,对消费者的用餐点评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食品安全整体趋势,并对集中突发的食品安全情况实时预警,帮助政府部门提升监管效率。
范学慧呼吁,网络平台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分析,与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提升网络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