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企“元老”到国企“新锐”
志品公司搭上马尾物联网发展快车
福州日报记者 钱嘉宜 通讯员 王彦 许琳晶
“志品已经成立24年,是马尾最老一批台企,但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国企’。”和记者对话的是来自台湾的“80后”“企二代”李伊婷,2012年她从加拿大来到马尾,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如今担任志品(福州)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几个月,李伊婷忙得不可开交。“我们通过马尾基金小镇联系上了一家重庆企业,有望进军省外市政项目市场。”李伊婷边说边打开企业网站,“智慧楼宇”“智慧节能”“智慧园区”等关键词映入记者眼帘。志品是一家从事楼宇系统集成平台建设的企业,近年来搭乘马尾物联网发展快车,成功升级为“智慧企业”,取得了可喜的社会经济效益。
1994年,志品公司作为中华映管的配套厂商,落户福州马尾,这里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上世纪90年代初,马尾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中华映管、志品这样的台湾企业占据了马尾工业的半壁江山。
“刚来的十多年,台湾企业的日子是很好过的。”李伊婷常听父亲提起那一段时光。“当时大陆的企业和市场都不是很成熟,志品是福建省首家具备制造高科技环保设备及其安装配套工程和承包工程资质的企业,有着更加先进的理念和管理,这成为了我们台企最大优势。那时,我们面对的客户也同样是台资、外资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志品最重要的两个客户便是中华映管和中华汽车,而这两家企业都来自台湾,占据志品大部分销售订单。
那十多年,改革开放对志品来说意味着较高的营收、巨大的蓝海市场,经营压力相对较小。
然而,到2005年,情况发生了改变。大陆市场很多本土企业经过成长,颇具竞争力。“有一些我们的配套厂商现在反而成为了我们的竞争者,市场需求发生转移。”李伊婷介绍。
这个时期,志品走入了经营困境,发展停滞不前。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陆市场各项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台企利润越来越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主导的新一轮产业技术升级走上历史舞台。当时,福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政策,帮助台企渡过难关。但转型升级对于志品这样的老牌企业来说并不那么容易。“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很难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李伊婷认为。
这几年,改革开放对志品来说,意味着发展的阵痛与转型的思辨。
2012年,经营公司多年的李伊婷父亲,从加拿大“召回”李伊婷,借助年轻一辈力量,共同打拼。志品开始向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发力,而这时,大陆市场尚未兴起智慧城市理念。为更好贴近大陆市场,国企入股的股权结构改革也提上议程。
“股东们的决策非常英明。”李伊婷回忆,2013年底,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与台湾中华电信共同注资志品,占股51%。彼时,志品由纯正的台企变成了“国企”。
随后几年间,福州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马尾成为福建最具潜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所在。短短几年,产业规模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全国首个智能水务试点项目、中国(福州)物联网产业孵化中心等一批物联网项目相继在马尾落地。李伊婷很庆幸:“我们选择的是马尾。”
既有国企背景,又有老牌台企的硬实力,加之智慧城市等新理念的注入,志品的发展走上了新台阶。2015年,志品的营收达到2.3亿元人民币;2016年,“智慧工厂”业务拿下多个大单,营收达3.5亿元;2017年,营收4.3亿元。
“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推动我们一同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马尾,专注大陆市场,做实业。”李伊婷信心满满。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