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三峡大坝“收官”之作 揭开世界最大升船机之谜
中新社宜昌8月1日电 题:记者手记:探访三峡大坝“收官”之作 揭开世界最大升船机之谜
作者 夏宾
7月31日,从湖北宜昌太平溪码头乘车出发,约15分钟,在经历多层检查后,中新社记者站在了长江北岸、三峡大坝左侧、海拔84米的地面,眼前是塔柱高146米的“世界之最”三峡大坝升船机。
以三峡大坝为横切面,船舶沿江而下要“翻越”大坝,船舶逆流而上要“爬过”大坝,在升船机完工以前,通行的船舶会像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一样,在升船机北侧的双线五级船闸里以上下不同方向而左右分开行驶,花上三个多小时消除落差,到另一边的江面。
作为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的收官之作,升船机的诞生给船舶通路另辟蹊径。
水泥灰色的塔柱底部写着蓝色字样的“三峡升船机“,它顶着诸多世界第一的名头:最大提升重量15500吨,最大提升高度113米,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台“电梯”,其承船厢有效尺寸为长120米,宽18米,正常水深3.5米,船舶由此通过大坝的时间只需40分钟左右。
记者戴上安全帽,跟着工作人员坐普通电梯,一跃爬升24层楼的高度,进入了承船厢的内部。时值丰水期,长方体的承船厢内灌满江水,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镶黄的镜子,等待着即将来临的客轮。
广播声响起,告知升船机内工作人员有客轮即将驶入,写着“严禁烟火”“非工作人员不得通过”等字样的上闸首缓缓打开,准备迎接“客人”。
上午11时35分许,记者站在承船厢的右后位置,视线沿着上游引航道向远处望去,一艘白色船身、深蓝色船底的客轮“探出了身子”。
3分钟后,客轮缓慢行驶,已从刚刚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船头进入引航道,船舶在舵手的操控下不断小幅左右摇摆、调整前行方向,小心翼翼地驶向承船厢。
再过了10分钟,船舶完全停在了承船厢内,通过系缆操作将船固定,而在驶入到固定的这段行程里,船与承船厢的间距大约在1米左右,对舵手的驾驶技术要求极高。
随后,在“电梯”里已经“坐稳”了的客轮开始以每秒钟约0.2米的速度开始下降。
150米、140米、130米……记者跟随着承船厢与船舶一起下降,在塔柱内侧的刻度尺上看到离下游江面越来越近。
稳如泰山,是与千吨级客轮一起坐“电梯”的感受。试想一下,当你端着满满一大盆水下楼时,溅出小水花是常有的事,但在承厢体下降的过程中,记者将一枚硬币放在系缆绳的保护墩上,纹丝不动。
举重若轻,是承船厢动力的出众表现。如果发挥到最大功效,升船机可以将1500多只非洲象或者20万人抬升近40层高楼。
上下动力源自哪里?三峡通航管理局升船机管理处技术主管李然告诉记者,依靠8台电机通过同步轴和电机同步的控制系统,齿轮在齿条上转动,能驱动整个承船厢上下。
李然说:“当时做升船机的时候,只有中国可以把大模数齿条加工和制造出来了,其他国家暂时加工不出来这么大的(大模数齿条),德国人来我们这里看的时候都非常好奇。”
上下安全如何保障?李然介绍说,安全机构采用的是短螺杆长螺母结构,随着承船厢的移动,螺杆在螺母柱里旋转,一旦厢体发生倾覆,螺杆会立刻卡在螺母柱里,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七八分钟时间,承船厢托着客轮,从上游进入厢体时的151米水位,下落84米,来到了与大坝东侧江面平行的位置。在下闸首打开后,客轮驶离承船厢,完成“翻越”三峡大坝,再度航行在长江黄金水道之上。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