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医生“大黄蜂”出马 火眼金睛检查动车线路
火眼金睛
30部高清运动相机
动车线路每隔四五十米就有一个定位点,“大黄蜂”一到定位点就自动拍照,能让周围两米范围内瑕疵无所遁形,连螺母上的螺纹都能清晰捕捉。
最强大脑
动态检测室的检测人员在定位点拍好照片后会实时传送到车厢内的动态检测室,由检测人员放大照片逐一分辨,检查拍出的零部件是否有缺陷。
它们循着动车运行的轨迹,时常昼伏夜出,为动车的安全运行,旅客们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路然 通讯员 柯志鸿)有这么一群“医生”,它们循着动车运行的轨迹,时常昼伏夜出,为动车的安全运行,旅客们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前天,厦门铁路供电段向本报介绍了一系列接触网检测装置,他们全方位高精度地为动车线路“体检”。其中,在高速环境下,4C检测装置就连螺母上的螺纹也能清晰捕捉。
拥有2900万高清像素相机 一趟能拍百万张照片供排查
接触网检测装置4C一身黄,模样酷似普通列车,但仔细一看会发现,它身怀“特技”,并不普通,号称“大黄蜂”。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装置于顶部的30个高清运动相机,每台相机拥有2900万像素,朝向各个角度。厦门铁路供电段动态检测室主任黄勇介绍,4C每季度“出诊”一次。当4C运行到线路上的每个定位点,也就是每根支柱位置,这些相机就自动感应,瞬间对上下左右完成30张图片拍摄。“离地1.5米以上至支柱顶端,以及以支柱为中心的左右2米范围内,任何瑕疵都无所遁形。”
有了“千里眼”,这位奔跑在动车线路上的“医生”还有“最强大脑”,那就是动态检测室的检测人员。相机在定位点拍摄好照片后,将实时传送至4C车厢内,这里的检测人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放大每一帧照片。“就像美容师查看一寸寸皮肤一样,他们也是一点点仔细分辨每一个定位点的零部件是否有缺陷。”黄勇说,动车线路上每隔四五十米就有一个定位点,每趟检测就将有百万张照片,检测人员的工作量极大。而且,为了不影响正常动车运行,4C只能在夜间运行检测,而检测工作人员就得做好“白加黑”的准备。
“医生”眼力不凡 连螺母上的螺纹都能看清
目前,全国拥有30台4C接触网检测装置,而厦门铁路供电段是拥有这一设备的单位。每季度,这位技能高超的“医生”便上路“问诊”一回,屡屡为隐患排查立下功劳。近期,4C经过海西线象山隧道内时发现,隧道壁有异常的空洞,甚至出现了渗水,这一现象极易造成隧道板壁坍塌,威胁动车安全运行。检测人员立即将情况反映至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8月21日,4C检测车在厦门站发现30#支柱回流线散股,这意味着电线的保护层破损,可能造成断线事故。检测人员马上通知工区申请故障维修,消除了安全隐患。“细到连螺母上的螺纹都能看到,查看电线破损对它是易如反掌。”黄勇对这位“医生”的眼力赞不绝口。
【链接】
另三位“动车医生” 本领各不相同
除了接触网检测装置4C为动车线路做体检,厦门铁路供电段内,1C、2C和3C检测装置也是“问诊”的能手。
黄勇介绍,1C是专门为检测接触网而开的专列,每月两趟,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收集接触网的各类参数,用数据说话。2C则是放在动车驾驶室内的便携式照相机,对线路两旁的设备进行拍照。哪里的支柱上有小鸟筑巢,哪里的树枝侵入供电线路,都逃不过2C的“眼睛”。而比1C、2C更为先进的是3C,它具有录像功能,“我们经常看到动车上闪着光,那就是3C正在工作。”黄勇说,影像资料将实时传送至动态检测室,接受工作人员的查看分析。
厦门供电段的接触网技术员黄忠明说,有了1C、2C、3C、4C这些“医生”对设备技术状态进行周期性检测,他们能第一时间内反馈检测结果,对接触网工区落实故障维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升了供电设备质量,令动车线路安全更有保障。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