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乡统筹文化服务普惠均等 全民共享艺术魅力
“小书屋是我的知心好友,是我的充电房。她就是我的老师,教我明理,让我明智,助我成才!无论有事没事,无论心中有多少苦,我都会找小书屋。找她倾诉,找她做伴。”
这是闽清县坂东中心小学一名学生在“我的书屋,我的梦”主题征文活动写下的。建设农家书屋,是福州市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书香阵阵,正改变着乡村的面貌。
让知识的供给流向乡村,让文化的滋养润泽乡村,让艺术的魅力全民共享。近年来,福州市着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城乡不同群体享受均等的文化服务。艺术课程、图书馆开到了村民家门口,山里的精神家园逐渐丰满;一批批外来务工人员登上“新福州人歌手大赛”的舞台,在歌声里寄托乡愁与梦想;闽台残疾人文化周、艺术汇演、运动会,残疾人也有了自己的文化天地……
农家书屋:知识之光照亮乡村
20岁的闽清女孩许敏(化名)因家庭原因,一度觉得“活得没意思”。一次,她闲逛到了克清图书馆,当她看完《做人与处世》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后,来图书馆更频繁了。馆长许志武了解她的事后,经常找她谈心,解开她的心结。后来,她找到许志武说:“许馆长,谢谢您,我应该好好活着,好好孝顺父母。”
给留守孩子许燕铭带去温馨,送失学的孩子许为根重返校园,带失业的农民许宗辉创新致富……闽清克清图书馆已成为村民与孩子们的心灵驿站与精神家园。去年,位于闽清县坂东镇文定村的克清图书馆(农家书屋)荣获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15年来,馆长许志武把所有的精力和物力都献给了这个乡村图书馆,如今,馆里存书超万册,并有市、县图书馆不时送来的流动图书,来馆读书、借书的村民和学生逾20万人次。
早在2012年,福州市就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书屋2195家,将知识之光照亮乡野。2015年,福州市组织开展全市市级以上文明单位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与179家农家书屋开展为期两年的结对共建。共建期间,各文明单位每年至少为结对的农家书屋提供300册正版图书、捐赠1台电脑或1台电视机,并结合“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书香榕城”等全民阅读主题活动,指导结对的农家书屋完善规章制度和开放运营,全面提升农家书屋建设、运营、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在城区,先后建设了两批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共50台,运行两年多,已办借书卡3.64万张,借阅流通量57.6万册(次),借阅人数28.8万;面积5.8万平方米的福州市图书馆新馆已经竣工,年内将投入使用;投资35亿元的海峡艺术中心,已经封顶;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即将落成;福州画院、九日台音乐厅和多地图书馆、文化馆正在加紧提档升级工作。在基层,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17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210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提升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采取领导督办、分类指导、结对帮扶等办法予以落实,至去年底已完成70%的任务;去年完成1058个村、58012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城乡居民均可享受到40套以上广播电视节目服务,所有行政村都能享受到广播信息服务。
艺术扶贫: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今年春节前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五彩梦——进北京,展才艺’公益演出暨美都之星——2017全国青少年才艺嘉年华”中,来自长乐的一支舞蹈队带来的敦煌飞仙舞获得在场观众和活动组委会的一致好评,成功斩获金奖。
“本次参加表演的团队成员共13人,年龄从7周岁到12周岁,学习舞蹈时间最长的6年,最短的只有2年。”常玉舞蹈培训机构指导老师陈常玉介绍,“这些孩子大多来自长乐的乡镇,为了这次表演,经常排练到晚上十点多。”
这是福州市“艺术扶贫”工程结出的硕果之一。针对贫困、边远地区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艺术素养缺失的问题,福州市文化部门从2005年启动了“艺术扶贫”工程,以“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关注教育”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馆(群艺馆)全民艺术普及的职能,通过在贫困、边远地区学校开设艺术课程,为乡村的孩子种下艺术的种子。今年,福州“艺术扶贫”工程不仅加大了力度,而且着力艺术“精准”扶贫。
“老师来啦,我们又可以学跳舞啦!”3月8日,当“艺术扶贫”工程的志愿者们来到闽侯荆溪埔前小学时,早已在校门口等候的孩子们就欢呼着迎上来。每隔一周,文化志愿者们都会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艺术课。
埔前小学没有专门的舞蹈室,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心——操场就是孩子们的舞蹈室。有些舞蹈需要做跪膝、劈叉的动作,尽管操场水泥地面又硬又凉,但孩子们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动作。
通过10多年的努力,参与该工程的贫困、边远地区的学校形成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提升。同时,通过艺术扶贫工程,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具有潜力的艺术苗子。截至目前,全市文化馆(群艺馆)通过与35所贫困、边远地区学校共建,开设了声乐、器乐、舞蹈、美术、语训等艺术课程,受益师生达数万人次。
特殊群体:公共文化雨露均沾
文化应如阳光,平等地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在公共文化服务面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不分地位……所有人都是服务的对象。这既是崇高的目标,也是基本的要求。
近年来,福州市文化部门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残障人群等群体为目标,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措施,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特殊群体倾斜。去年,福州市出台《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残疾人的文化基本需求得到了制度性的保障。
2016年12月31日晚,第17届新福州人歌手大赛总决赛暨2017年跨年音乐会在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上演。参赛选手古力是土生土长的菲律宾人,2008年,热爱中国文化的他向中国演艺公司投递了个人资料,获得福州一位演艺经纪人的邀请后来到福州,从事歌唱事业。
古力说:“我的普通话是福州的朋友教的,我老婆也是在福州认识的,我也是新福州人,我想通过歌声唱出对福州的热爱。”
“新福州人”为福州的社会经济事业建设贡献了青春和汗水,为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2000年元旦,福州市创办了第一届“福州市外来工作者歌手大赛”(后更名为“新福州人歌手大赛”)。17年来,活动的影响力和受益面与日俱增,曾荣获文化部“全国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等荣誉。
据统计,17年来,共有1万多名“新福州人”登上这个舞台展示艺术才华,更有一部分优秀选手从大赛中脱颖而出,进入省市专业文艺院团成为演员,提升了文化的“获得感”和生活的幸福感。(林宇熙)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