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爱民 造福一方
2017-07-09 18:22:30 来源:福州新闻网
林则徐在江苏兴修水利示意图
“民惟邦本”得民心
在《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中,林则徐明确提出了“民惟邦本”的理念。在他看来,“国计”与“民生”并非割裂和对立的两方面,恰恰相反,两者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人民是衣食父母,朝廷的一切财富、开支,都来自于人民,因此,只有体恤民生,才能保证国家的运转;而只有实行仁政,让人民感受到王朝皇室的宽仁,才会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戴。
事实上,“民惟邦本”并非林则徐的首创。《尚书》最早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儒家经典中,“民贵君轻”一直是主流思想。然而,尽管历代统治者多奉儒家为正统,尽管历代为官者也把“民贵君轻”挂在嘴边,但伴君如伴虎,臣子即便稍有言语闪失,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古来诤臣、谏臣、直臣,真如凤毛麟角。林则徐敢于冒犯龙颜,为民请命,在有清一代,实属难能可贵!
林则徐登上仕途特别是出任地方官以后,关心民瘼,对漕务、盐政、救灾和水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要政,都认真研究,革除弊病,采取各种措施,力疏民困。尤其是对病民很深的水灾、漕运等项十分留心,锐意兴修水利,并提出了一些重大的建议。在他看来,“天下未有万人忍饥,肯听一家之独饱者。”
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以“仁政”为核心的治世理念。他坚持保民恤民,足食安民。他说,“牧民之官”须“乐利吾民”“通民疾苦”,“知民以生活望我,我必有以生活之”,因此,他反对“官吏侵渔,闾阎破累”,同时,为官者必须知道“纾民力”,为此他多次上奏,阐明国家赋税须以不超过“民力”为度的道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体察民情、了解民心向背当成为官者最重要的工作。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锻造了林则徐一生为民办实事的爱民情怀,也因此得到了万民景仰。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