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剑武:新区建设的“拓荒者”
潘剑武(左)在工地检查施工情况。
福州新闻网9月27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莫思予)2014年,三江口梁厝村地块只有杂乱的民房、成片的鸭场;2017年,一朵巨大的“茉莉花”——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在这里悄然“绽放”;2018年4月底,这座地标式建筑将开放迎客……作为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从无到有的见证者、参与者,福州新区集团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剑武带着一支“新兵”队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潘剑武,是最早一批来到新区的“拓荒者”。他有多年房建工作经验,但负责公建项目是第一次。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在外形设计上融入了许多曲、扭、挠、转等复杂结构,建设难度系数很高。场馆建设中用到的瓷片、艺术陶砖等材料都需要特制。但厂家在研发过程中,成品率一直无法保证,这就意味着成本无法控制。
潘剑武带头组建了材料小组,带队外出取经,拜访业内知名厂家。经过10个月努力,他们召集了来自景德镇、德化、上海等地的厂家,成品率问题终于有了眉目。
“材料生产问题解决了,但如何上墙是个难题。”潘剑武举例,仅歌剧院一个场馆的“表皮”就要覆盖多达150万片的独立陶瓷“花瓣”。为了让“花瓣”牢牢固定在弧度不一的“表皮”上,潘剑武和团队反复论证实验。最终,他们决定先由13种形状不同的陶片,组合成六边形,再作为基本图案样式上墙拼装。“只有这种组合黏结力最强,安全系数也最高。”潘剑武告诉记者,整个项目工艺突破共经历了近半年、数百次论证。
要在一片荒地上建起集结国际前沿设计、尖端施工技术和环保建筑理念的“超级工程”,潘剑武不仅带领团队随时“迎战”一个个工程难点,保证项目提速增效,还在建设过程中培育出不少“得意门生”。
林建就是潘剑武带出的“得意门生”之一。经过3年多的成长,他已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艺术博物馆和影视中心两个场馆的负责人。林建清楚地记得,当时他所负责的艺术博物馆因桩基检测,需要回填临时道路,科研检测单位已编制好方案,参建各方都已签字确认,他认为程序合法,准备给予签证。没想到,却被潘剑武第一时间拦了下来。“临时道路过厚、过宽,为什么会多出20多万元的费用?”潘剑武带着林建分析原因、重新复核,手把手教授,最终顺利完成检测。
潘剑武坚持原则、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团队。林建告诉记者,按原先设计,沿梁厝河两岸要建亲水平台,设计水位按5.6米考虑。后来,潘剑武分析提出,歌剧院等场馆的地下室设备较多,舞台下开挖有深基坑,且平时潮水位较高,所以防洪断面必须抬高。
在新区建设的热土上,“拓荒者”兼“首席教官”潘剑武正带领团队为打造精品工程不懈努力。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