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象园木雕 雕出别样精彩

2017-09-22 08:36:50  来源:福建日报
  

象园木雕 雕出别样精彩

象园木雕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学善,在创作达摩木雕作品。

象园木雕 雕出别样精彩

福州象园木雕精品展吸引众多人驻足观看。

象园木雕 雕出别样精彩

俞开明创作的《有酒足矣》(黄杨木),在首届“闽匠杯”木雕创新大赛上获特别金奖。

  象园木雕传承千年,其化腐朽为神奇的根雕技法,更独步中国木雕艺坛,但如今从业者仅100多人,面临人才断层问题,亟须采取保护措施——象园木雕,雕出别样精彩

  9月5日,为期10天的福州象园木雕精品展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落幕。展览由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主办,共展出象园木雕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千年象园木雕技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作为我省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象园木雕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派且代代有传承人。2007年,福州象园木雕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

  “本次展览,是改革开放以来象园木雕精品佳作的一次全面展示。展出的作品均属上乘之作,许多名家名作是首次与观众见面。”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曾章团说,协会还将成立木雕专业委员会,把木雕、根雕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同时,借“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向海外展示、推广。

  福州木雕看象园

  在木雕界,有“中国木雕看福建,福建木雕看福州,福州木雕看象园”一说。象园木雕何以名扬天下?

  这还得从象园木雕悠久的历史说起。在福州,众多木构古寺和民宅建筑的顶、檐、窗、栏等位置均使用木雕制品作装饰,尤其是寺院的佛像也是木雕制成。宋《三山志》载:“郡北绍因寺,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所建,相传寺中佛像由象园木雕高手陈某所雕作。”明末清初,福州木雕发展达到兴盛时期,木雕艺人聚居在象园村,并产生辐射效应,逐渐形成了象园、大坂、雁塔三大艺术流派,技艺特点各有不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象园木雕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学善,专门为此次展览选送《长征》《创业艰难百战多》等木雕精品。他告诉记者,象园派艺人以龙眼木、荔枝木、黄杨木、樟木、杉木、楠木等为主要材料,以圆雕、半圆雕人物、动物为主,造型简朴粗犷,刀法刚劲,讲究神韵,雕作人物有真、奇、古、怪、绝等特色,被誉为“福州古董”,出口世界各地。

  “象园木雕的三大流派以象园流派为引领,彼此吸纳涵化,互相借鉴融合,共同推动福州木雕艺术向前发展。福州华林寺和三坊七巷260座明清建筑,均为福州木雕之代表作。在近现代,福州木雕与浙江东阳、广东潮州并称为中国三大木雕产地。”象园木雕协会秘书长杨清说。

  象园地区的老艺人们在为福州木雕艺术的传承、发展、普及与传播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也奠定了象园木雕艺术之乡的地位。

  清晚期,许多木雕艺人前往台湾谋生,也带去精湛的木雕技艺,影响了台湾地区木雕业的发展。民国时期,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在象园头开办福州工艺传习所,聘请象园派陈春润等传习师教授木雕技艺,培养了大量的木雕传人。

  1936年,福建省教育厅开设雕刻科,聘请象园派的名艺人柯经煊出任专职木雕教员。柯经煊还曾被请到台湾、香港等地授徒。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木雕迎来鼎盛期。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58年成立福州第一木雕厂,地点就在象园附近,集结了三大流派的众多工艺家,职工最多逾千人,众多名家作品屡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大奖。莆田、厦门和吉林长春等地纷纷聘请福州名师前往送宝传经授徒。

  天工与人工相融

  象园木雕以精湛的技艺、深沉的意蕴和明晰的流派为显著特点,成为福州木雕的形象代表。

  “象园木雕以刀、斧、凿、锯等传统木工工具雕刻木材,其凿坯、修光、磨光、上色、上蜡、镶嵌等技法极具福州地方特色,注重利用木材自然形状和木质天然疤节进行雕刻,即使是沉木、朽木、枯木、根茎等也可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作品。”林学善说,清末民国初发展的根雕技法变废为宝,独步中国木雕艺坛,有“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誉。

  现代象园木雕又吸取了其他民间艺术和西方美术的营养汇融而成,所雕人物、动物、花鸟、鱼虫等作品,讲求天工与人工结合,做工精细玲珑,造型自然逼真。

  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的林学善,师从著名雕刻师阮宝光,其作品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大胆运用中国画的虚实相生原理和书画印的画面构图,擅长雕刻达摩,被业界人尊称为“达摩善”。

  “树桩、树根都有灵性,把这些‘璞玉’雕琢成器,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林学善说。

  他早年曾在寺庙捡到一小截废弃的空心树根,上面不但有白皮还长着木瘤。同行不以为意,他却如获至宝,捧在手上,仔细揣摩,竟雕出一尊达摩像,掏空的树桩成了达摩面壁的岩洞,小木瘤蜕变为达摩坐禅的石头。当他在白皮上刻下自己的名款时,朽木奇迹般地复活了。

  出生于象园木雕世家的俞开明倾情于市井人物。他用黄杨木创作的《有酒足矣》,题材、人物和衣褶造型都有创新,在今年8月举行的福州首届“闽匠杯”木雕创新大赛上,荣获特别金奖。林学善对《有酒足矣》称赞不已,认为“既有老艺人的工匠精神,又有新的理念技法,值得我们学习”。

  让民间技艺生活化

  20世纪80年代,福州郊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象园成为街道社区,大量的木雕艺人要么转行,要么因场地问题迁到闽侯等地办厂。目前,在晋安区的象园街道、鼓山镇等地仅有100多人从事木雕业。

  如何让民间技艺活起来传下去?2005年,在福州木雕工艺的发源地象园村,福州市晋安区象园木雕协会成立。2010年象园村拆迁,象园木雕协会依托象园小学,办起木雕兴趣班,还邀请大师授课。

  “值得警惕的是,学习木雕艺术的青少年逐渐减少,象园木雕人才断层,亟须采取保护措施。”杨清说,“要想方设法让民间技艺生活化。我们小时候没有现在的小孩那么多玩具,父亲随手刻的金鱼、大象、乌龟、花篮等小型木雕就是最好的玩具,几乎家家都有。”

  与象园木雕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林学善,矢志要把象园木雕这项传统工艺传下去。他的女婿汪方寒在位于温泉公园的福州艺博园开了木雕艺术馆,展示大量木雕艺术精品,常年向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免费开放。近年来,他们还开设了工艺学堂,大力推广木雕技艺。

  9月11—19日在福州艺博园木雕实训基地,来自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2015届雕塑系的36名学生跟着林学善学习象园木雕传统技法,大师精湛的技法令学生们惊叹不已。“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把这里作为实训基地,每年都派学生来参加木雕实训。”林学善的女儿林秀敏说。

  艺博园的工艺学堂还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在温泉小学、融侨小学、晋安二附小等学校开设兴趣班,举办讲座,教学生学做简单的小手作,让孩子们从小在心中种下热爱象园木雕的种子。

  “从事木雕必须耐得住寂寞,3年学徒,想有所成就起码得花10年以上的功夫。一些从业者因赚不到钱改行了,还在坚持的多半是凭着兴趣爱好和一份情怀在守艺。”林学善说。

【责任编辑:燕宇】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