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把脉” 四剂“良方”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中医专家走进福清西坑村进行义诊。
福州新闻网9月7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林洛羽/文 廖云岚/摄)5日,市政协召开“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案办理协商会,提办双方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交流,为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开拓福州中医药工作新局面积极建言献策。
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初见成效
市农工党在提案《关于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服务体系的建议》中指出,近年来,我市日益重视中医药发展,多渠道持续加大中医药事业投入力度。目前,福州市所有县(市)已经全部设有县级中医院。台江区、鼓楼区已成功创建国家基础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仓山区国家级创先复评达标。
去年,福州市财政投入中医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儿科名中医馆和中医药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建设。
在人才与传承方面,2015年以来,我市申报50多人参加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了基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建全基层中医药队伍。目前有吴熙、唐江山、邓正明的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达标,还有4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在加紧建设中。福州109名基层老中医继承人已启动临床跟师,64名师承弟子进岗临床跟师。
机构、人才、宣传不足成主要“短板”
“不可否认,如今的福州中医药服务体系还存在不少短板问题。”市农工党专职副主委陈向红指出,我市虽在所有县(市)设有中医院,但区级中医院还不完善。
“以晋安区为例,该区没有独立机构,其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培训还是依托晋安区医院的中医科开展,服务人员和技术支持有限。”晋安区王庄卫生中心主任陈微说。
“中医服务的特点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因此,其各方面需要的扶持力度要远大于西医。此外,中医需要大量的临床与实践,一名老中医能带的弟子有限,也导致了中医药服务人才较为匮乏。”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也有不少委员表示,中医药服务宣传形式过于单一,基本以宣传海报和折页为主,内容多位一般养生知识,中医调理手段介绍不多,对中医药在“治未病”、“防慢病”等方面的理念方法的介绍更少。
尽快提升服务水平
针对以上短板,市农工党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基层网络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4个方面开出具体“药方”,力求尽快提升我市中医药服务水平。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纲领性文件,省委、省政府也在机构设置、资格准入、职业范围等方面给予中医药服务机构和人员一定的优惠政策。我市可针对落实好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财政投入。”陈向红建议,我市可在鼓励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高层次中医药服务人才及名老专家引进、差异化岗位薪酬和绩效奖励等方面,出台更具针对性的优惠措施,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
“中医的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市农工党相关负责人建议,各县(市)区还可探索开展“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仪、远程会诊系统、病案信息共享平台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加快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服务网络。
在强化服务队伍方面,不少委员建议,可参考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定向委培方式,与省内外著名中医药高校合作,探索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认定培养工作。另外,可以通过走访挖掘民间能人、鼓励退休老中医成立“名医工作室”、与省市中医医院签订帮扶协议、加入省市中医医联体等方式,引进名家、名医资源。
“知而后信,信而后用。”有委员提出,在日常健康宣传中,要注意突出中医特色,制作不同时令的中医药宣传品。如春夏之交可发放辟邪香囊,盛夏之际可发放祛暑药茶,深秋时节可发放滋补药膳,严寒冬季可发放泡足方剂、外敷药袋或御寒膏方等,打造中医特色诊疗,把特色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