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服务贴心周到 中外记者交口称赞媒体保障工作
福州新闻网6月1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柯竞 卓文俊)“我报道过近100场国际会议,在老家福建参加的这一场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会议筹备工作做得很细致,考虑到记者的各种需求,令人感动!”“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为我们的采访提供了积极的帮助,为工作人员点赞!”……
连日来,在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的新闻中心留言簿上,中外媒体记者写下了许多这样的感言。大家表示,这次论坛的媒体服务保障工作周到细致,为大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热情
这几天,《印度教徒报》记者阿图尔·阿内加已经成了新闻中心的熟面孔。只要他一来,工作人员便会递上一杯茉莉花茶,他也会热情地回以感谢。这位爱喝茉莉花茶的外国记者和工作人员的开始熟络,得从大会首日的一顿午餐说起。
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徐锦清记得那时是中午1点左右,阿图尔·阿内加在新闻中心刚写完上午的稿件,由于下午还有采访工作便不想再返回酒店就餐。于是,他向工作人员询问会场是否有简餐提供。
徐锦清说:“根据会务安排,会场内不适合提供餐食。而当时他对会务流程尚不熟悉,为了不耽误他下午的采访工作,我们马上联系了接驳车和聚春园会展酒店的工作人员,专人对接,让他在最短时间内得以返回酒店用餐。”
阿图尔·阿内加对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表示衷心感谢。“这次的会议报道经历非常愉快,工作人员都特别热情友善,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虽然这几天我的采访任务很紧张,但是我觉得非常愉快。” 阿图尔·阿内加告诉记者。
专业
同样对服务保障赞不绝口的还有来自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此次会议,中央电视台派出了时政、中文、外语三个板块约10名记者参加报道。专业,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林舟对媒体服务保障给出的评价。据悉,大会在新闻中心专门安排了3个采访间,灯光等设备一应俱全。这3个采访间成为央视记者采访的主要阵地,从硬件上为他们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平均每天要采访4名至10名中外人士,采访对象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国别、界别复杂,所以需要沟通协调的事宜非常多。”在闭幕式采访现场林舟说,“这几天采访报道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必须感谢会务组给予的大力帮助。最为直接的感受就是,这次大会沟通渠道特别畅通,反应非常迅速。”
国际范
人民日报国际部记者暨佩娟是福建建瓯人,这次从北京回到老家采访,让她觉得格外温馨感动,因此在留言簿上洋洋洒洒写下了一串感言。11日晚,暨佩娟在新闻中心加班至深夜11点。会场原本是晚上9点闭馆,为了不打断她的工作,新闻中心专门留下了2名工作人员为她提供服务保障。“昨晚我10点55分回到酒店,还有夜宵吃,真的觉得特别贴心。”
“我之前曾在泰国常驻3年,参加过近百场国际会议,但我觉得这次的会议筹备工作特别充分,具备国际一流水平,我的许多同行也是这样跟我反馈的。”暨佩娟说,比如循环接驳车班次频繁,交通路线非常清晰,住宿条件也很出色,采访联系安排方面也十分完善,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
“希望福州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国际性会议,因为举办这样的国际性会议对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有很大帮助,也祝福建和福州的明天更加美好!” 暨佩娟如是说。
据了解,本次论坛共有120多名中外记者参与报道工作。为了做好媒体接待和服务保障工作,我市组建了食宿保障小组、交通保障小组、技术保障小组等7个小组,全天候做好媒体记者的服务保障工作。新闻中心的记者工作区为参会记者提供50个工位,配备了足够的办公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国际传真电话,其中部分电脑具备英文操作系统。交通方面,除了加密会展岛内接驳车班次,还根据记者需求专门安排了机动车辆保障;饮食方面,特别为记者专门提供了具有福州特色的夜宵;技术保障方面,除为有需求的记者提供定制MiFi外,酒店的网络宽带也提升到了500M,保证了记者发稿的及时顺畅。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