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共享单车来福州“探路” 规范停放难题待解
共享单车投资关键看推广力度
共享单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但是,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个行业的扩张速度却让人咋舌,互联网巨头、跨行创业者、VC风投、传统厂商等各路人马都在该行业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力。共享单车成为继团购大战、外卖大战、打车大战之后最受关注的商业战场,但其盈利模式并不清晰。
记者了解到,目前,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都是在一个区域集中投放大量自行车,用户下载APP后充入199元到299元不等的押金,随后的骑行费用是每小时0.5元到1元。实际上,由于目前还处于培养用户阶段,很多共享单车品牌都会推出各种优惠,比如转发朋友圈几小时免费等等。
因此,前期融资情况就成为共享单车竞争的重中之重。据悉,目前市场上的几个领先品牌,都有发展“城市合伙人”的打算,计划来榕的共享单车也都有类似计划。
那么,这种投资的前景如何呢?福州互联网协会人士表示,共享单车一直以滴滴之类的网约车为“对标”。实际上,滴滴等即便前面一直在烧钱,依旧还是会从司机的服务费中抽成,而Uber、滴滴自身并没有购置全部车辆,后期基本都是依靠社会车辆来完成服务,相比购置全部车辆的成本,相关补贴其实并不算高。
“共享单车”投资者要自己花钱买单车,虽然通过给单车加装GPS和网络设备实现了理论上的“随停随用”,避免了建立站点的成本,但为了填补自行车流动带来的服务盲区,需要的自行车数量还会更多。以“摩拜单车”目前主营的上海为例,官方给出的自行车数量已经达到1万辆以上,但消费者依旧不会有随处都能看到“摩拜”的感觉。“ofo”虽然单车造价较低,但需要面对更高的维护成本,如果使用寿命达不到“摩拜”的十分之一(两者价格大概相差10倍左右),实际上建设成本没有区别。
因此,行业人士认为,在各地公共自行车绝大部分采用“由政府牵头成立公益性的公司,并且持续性给予财政补贴”的模式下,“共享单车”模式的出现更像是让政府能够轻松推广“类公共自行车”,当政府介入后,真正的利润空间才会真正显现。政府拨付的资金+运营过程中的收费-基础建设和运营成本=利润,最终这将会变成不同“共享单车”公司在成本上的战争。
因此,对共享单车投资者来说,是否能尽快大规模地以更低的成本占领市场才是品牌的关键竞争力。
需要出招破解乱停乱放难题
与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或自备自行车相比,智能共享单车有不少优势,使用也更为智能,用户通过手机就可完成租借、归还、付款等。
此外,智能共享单车不受停车桩站限制,除了小区、楼道等区域外的合法非机动车停车点,用户可以将车停在道路两侧、公共场所可停放自行车处后锁车走人,提供给下一个用户使用。但是,网约单车没有固定停车点,可能会出现随意停放的情况,对城市管理部门造成一定压力。
对此,共享单车行业人士表示,将采用一套信用奖惩体系来约束和引导用户,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规划、设置更多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引导大家文明骑行、规范停放。
借助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对共享单车进行管理,比如通过获得共享单车公司的大数据,来重新规划福州的慢行系统;通过这些数据和互联网算法的分析,来获得动态管理交通的方案,比如一条路什么时间段可以作为机动车道,什么时间段只能用作慢行单车道等等。
除了路权分配,在管理层面,对于那些逆行骑车的人们,交警只需“扫一扫”就可以将用户违章的情况发送反馈给共享单车公司,让违规者受到相应惩罚。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