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我们,在战“疫”中心连心

2020-04-01 16:58:18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郭璐

  农历腊月,随着春节的脚步临近,也许许多人已准备好回家的行囊,迫不及待地想回到远方爸妈、亲人的身边来个亲密的拥抱;也许有些人已计划好完美的旅行攻略,满心欢喜地期待自己和家人放下一年的疲惫来场温馨的旅行……然而,这一切都随着1月23号武汉封城,各省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戛然而止。仿佛时间凝固了,一切都静止了……那时有谁知道,这场正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控制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危机和疫情大考前,我们每个中国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还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从我的视角观察和体会着身边发生的一切,我在思考,在这场抗“疫”行动中我能做些什么?

  还记得有多少个日子,不少人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关注不断跳动的确诊数字,各个APP的消息报道。在一些同事、朋友微信群,也有一些“易感”人员时不时地转发一些关于疫情发展情况的各类报道等。同时,现实生活中,口罩、酒精早早就被抢购一空,一“罩”难求的现象在各个城市上演,在线平台的蔬菜、粮油食品也出现部分时段的供不应求,“羊群效应”突显。我身边不少家人、朋友、同事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应激性焦虑、不安等情绪。而前段有个武汉人高楼间互相喊话的视频更是在网上爆红——“对面的开窗吵下架”,“要疯了”,“对面的收到了么?打开窗户敞开心扉”……这样的对话真实又搞笑,然而听罢却让人心酸!

  看到这些,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我,深知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会使经历事件的个体处于高应激状态,心理失去平衡,而当个体依靠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力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常态的时候,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部分人会陷于痛苦、不安状态,甚至伴有绝望、麻木、焦虑甚至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前文说到的网传视频中高空喊话想“吵架”的武汉人无疑是出现了无法自我排解的心理问题。于是,我有意识地在微信群、朋友圈等适时转发人民卫生出版社发布的电子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等一些权威文章,让每位同事、朋友关注到自己在疫情下存在的心理不适,并及时开展自我疏导。年初三我在《今日头条》开通的个人账号上发布一篇《疫情下的我们,该如何将我们的心安放好?》的文章,通过4个妙招,和大家探讨如何安放我们那颗焦虑的心。

  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利用所学帮助更多的人。开通针对疫情的公益心理援助热线是我们心理咨询师可以做到的,可是暂没有固定场所怎样开展心理援助热线服务?是否能将电话转接至志愿者的手机在家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带着这些问题,大年初三一大早,我和其他几位省心理援助协会的志愿者就在微信群上探讨可行性。之后我们又紧锣密鼓地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和移动公司,寻求支持开通社会团体类的心理援助热线,提供特殊时期的免费心理援助服务。同时我们争分夺秒地熟悉心理热线接线的各类专业技巧,我发挥长期在福建省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担当志愿者的工作经验,迅速协助拟定热线操作指南、制作热线接听咨询记录表,安排排班表……仅两天时间,“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和微信两个渠道就开通并投入运行。同时我还加入福建省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心理援助热线的志愿者队伍,作为志愿者的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为民众、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援助!

  “你好,我今天头晕了一整天,胸口还有点闷,我是血压又高了,还是有其他问题?”、“我今天有点咳嗽、还有些头痛,我一会一会就量下体温,似乎也没有高,我该怎么办?”我能听出电话那端他们焦虑而又害怕的声音,每每接到这样的疫情电话,我都会通过仔细倾听,耐心询问,及时排解他们的焦虑和担心,教给他们自我舒缓减压的方法,将现有的医院和网上的免费便民问诊平台告知他们,嘱咐他们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并做详细的电话咨询记录。当电话那头焦急的声音逐渐趋于平缓,我也暗暗给自己加油点赞!

  在微信上,我还收到家长的咨询——“老师,这疫情要啥时才能结束啊?学校没开学,孩子天天待在家里,每天睡觉,玩手机,作业很少看到做,一说他就和我急,该怎么办呀?”,“我家孩子今年高三了,马上高考,一直没开学,的确网课也很多,可是孩子自主性不够,在家学的效果和在学校差很多,我真是急死了,不知高考会不会推迟?”我能体会到因为疫情,孩子在家和家长的相处的时间很长,一些平时不易暴露的沟通问题显现出来,而家长的焦虑也无时无刻地传递给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负性传导机制。面对这样的家长,我耐心的开展心理疏导,通过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等,将日常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他们进行交流,及时舒缓那一颗颗焦虑的心,每当看到对方发来的笑脸和玫瑰花的表情,我的内心也随之律动。

  志愿者们时常都会通过微信群及时交流热线接听情况,后台专业老师及时开展督导,努力做到用专业的水准做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社会团体的心理援助热线和微信开通以来,共参与志愿者服务近80个小时。 开假上班后,我得知在疫情当下,福州市唯一一条医疗系统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福建省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的话务量剧增,相关工作人员十分辛苦。于是,我义无反顾地决定加入!我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在做好严格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走进了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的接线室。

  一天一个特殊的电话打了进来。“您好,这里是福建省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我习惯性地等待对方的诉说,但很久电话那头没有声音,只听到细微的抽泣声。好一会儿,她说:“我老公是呼吸科的医生,他主动申请去武汉支援了。我支持他,但我也很担心很害怕,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然后继续是抽泣声。我内心十分心疼和感动,用轻柔且坚定的声音安慰她:“没事,相信您爱人一定会平安归来的!我们和您在一起,我们一直陪伴着您……” “嗯…呜…”慢慢地我能感觉到电话那头的她逐渐地放松了下来。接下来,她说我听,我时不时地温柔有力地回应,战“疫”英雄家属的情绪渐渐舒展开。“谢谢你,我感觉好多了。”“嗯,好的,您有感觉紧张、压抑的时候请随时拨打我们的热线,我们一直在这里。”随着电话的放下,我的眼前浮现出她爱人在病房中日夜奋战抢救病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场景……疫情发生以来,我共参与福建省福州市的心理热线志愿服务接近40个小时,接听各类热线电话30余个。

  某天我收到了福建省第三批参与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重症科于主任发来的微信——“在这里,医生、病人许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心理服务”,看到这样的文字泪水瞬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迅速详细收集了全国各省市专业的医疗和社会团体类的心理援助热线发给他,告诉他,医生、患者有需要随时都可以拨打热线,我们和我们的心一直在那里守护着。前线奋战的“逆行者们”发来的话语更坚定了我和我们在后方战“疫”,继续前行的信心。 心与心的距离,远在天涯,近在咫尺。通过一通通热线,一个个回复,我们用心传递着爱,正是这一股股力量汇筑成中华民族的基石。我们,一个个我们,心连心,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激战正酣,我们坚信,胜利一定会到来!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