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传承丝路精神 吸引世界目光

2018-09-27 14:41:53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传承丝路精神 吸引世界目光

  西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人文资源让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首席记者 李明 实习生 徐楠 摄)

  一条古丝路,串起多少沿线城市共同的荣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史。今天,西安市正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人文资源,使得人文交流在引导古都西安“向西开放”中日渐扮演着重要角色。

  丝路古都踏上新征程

  历史上的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连接中西方的古老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拥有丰富盛唐文化遗存的西安,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必须回望的巍峨丰碑。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都会对盛唐时长安浮想联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西安立足区位、交通、旅游、文化和科教优势,延续丝路历史,传承丝路精神,广泛开展城市外交,推动“一带一路”务实合作。西安再次以崭新的姿态站在国际舞台上,接受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截至目前,共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我国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建设逐渐成为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一带一路”建设新支点的西安,迎来了繁荣复兴的重大历史机遇。在这条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上,执着奋进的西安人正用实际行动赋予它全新的时代内涵,在以人文交流促进民心互通的进程中,发挥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都文化根脉焕发光彩

  长安作为大唐都城已有1400年历史。2018年6月18日至19日,由西安市政府、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唐都长安14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海内外300多名知名学者参会。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说,长安作为永恒之城,是一部活的史书,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讲述着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今日的西安,迎来了加速奔跑的黄金时代,千年古都呈现出活力之城、希望之城的独特魅力。举办唐都长安14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既是让长安对话世界,让世界读懂长安,探寻古都文化根脉,聚智建设大西安的绝佳时机,同时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安市在丝路文化高地建设方面也迈上了新台阶。在西安举办的“丝绸之路(南亚段)跨国系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积极推动丝绸之路南亚段价值认定和路线认定。丝路沿线17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博物馆馆长来西安参加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第二届大会”,西安博物院和莱法州州立博物馆签署《友好博物馆合作协议书》。

  早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令世人铭记。三国联合申遗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这是一场依附在丝绸之路上跨越国境的努力,这是沿线各国对古丝绸之路跨越千年的致敬。在市社科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所所长周荣看来,西安应打好世界文化遗产这张牌,让文化通起来,让民心通起来。

  据西安市文物局介绍,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在香港展出,汇聚37家文博单位近220件组精美文物第一次在世界遗产语境下举办的丝绸之路主题展览,引起轰动。类似展览成为有效宣传西安的名片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人才交流与文化活动齐发力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题中之意。西安市外侨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整合我市友好交流城市资源,邀请友好城市领导人访问西安,商谈务实合作,有利于推动双方开展更多友好交流与项目和合作。利用欧亚经济论坛、城市圆桌会等国际会议机会,邀请我市友好交流城市市长级领导访问西安。对我市经济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及华侨,通过推荐形式,增加我市荣誉市民数量。增强与我市荣誉市民联系,调动他们热爱西安、服务西安的热情。

  据统计,目前西安市外国常住人口为9066人。在进一步做好外籍人才引进与服务工作方面,西安市表现了足够诚意。率先发布《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3条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计划五年内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左右。构建了“丝绸之路人才合作联盟”,举办了“西安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西安海归创业大赛”、“西安海归人才专场招聘会”、“中国(西安)国际人才合作签约仪式”等活动,西安国际人才市场与全球十大人才机构、13家海外留学人员社团签订了合作协议。

  教育的交流,不仅为各国年轻一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当前,西安吸引着越来越多各国的留学生,仅陕西师范大学在校中亚留学生便有200多人。该校国际汉学院副院长吴殿华说,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文化往来持续升温,中亚各国都掀起了“中国热”的风潮。中亚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多从事文化、经济工作,成为连接中国、中亚与欧洲的“纽带”。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新机制,以文化活动带动双边交往。成功举办“丝绸之路城市市长会晤”、连续举办了三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来自丝绸之路沿线80多个城市市长和代表齐聚西安,开展交流合作,发表了《西安宣言》,签署了发展友好城市关系、商会、航空等方面的合作协议书,已促成多个合作项目。

  西部文博会、央视中秋晚会、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在西安相继举行,全球文化产业最新的动态、最前沿的科技、最先进的理念在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碰撞、交流、融合,西安人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世界的脉动。

  友好城市让西安友朋遍天下

  友好城市是双边交往的桥梁与纽带。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有着悠久交往史。今天,在“一带一路”具体实践中,西安致力于与沿线多国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加强政府和民间交往,构建多元化交流合作机制,宾朋满天下。

  目前,西安已与26个国家的31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与28个国家的57个城市缔结为友好交流城市,有28位国际友人被授予“西安市荣誉市民”。增设“欧洲浙江华人联谊会”、“欧洲华商理事会”为西安海外侨务工作联络点。先后在四大洲12个国家设立了14个西安海外侨务工作联络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我市与丝绸之路国家城市结好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在已结交的友好城市结好周年之际,西安市还成功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其中,我市与韩国庆州市结好纪念活动,纳入了两国外交部“中韩人文交流主题城市”活动框架内,两市分别设立了纪念雕塑,我市成功举办了“庆州宣传图片展暨西安庆州书画交流展”、“第八届国际新罗学学术大会”,深化了两市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领事馆建设方面,西安目前有4家领事馆,分别是泰国、韩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其中泰国驻中国大使馆2006年7月首先在西安设立领事办公室(2008年升格为总领事馆),继韩国在西安设立总领事馆后,柬埔寨、马来西亚先后在西安设立总领事馆。2016年,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奥地利、比利时、芬兰、英国、南非、克罗地亚、马耳他、瑞典、希腊、意大利、挪威、斯洛文尼亚等16个国家在西安设立了签证中心,受理前往此16国的签证业务。据西安市外侨办介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推进,陕甘宁三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往与合作的不断扩大,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新起点,外国在西安设立领事馆的意愿将增加,尤其是中亚5国在西安设立领事馆的可能性将加大。

  下一步,西安市将以打造国际交往中心为抓手,探索人文交流合作新模式,促进民心相通。扩大中国西部文博会等平台的影响力,策划和承办更多高层次国际会议会展,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长效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沟通交流,推进国际教育、科技、产业、扶贫、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争取相关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西安,打造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领域多元化合作平台;实施文化“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西安影视、仿唐乐舞、西安鼓乐、秦腔等特色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路文化艺术精品及体育品牌赛事。同时,实施“一带一路”招才引智、教育扶贫等计划,设立“一带一路”西安奖学金和海外高端人才项目投资基金,吸引丝路沿线国家学生在西安留学、创业,打造国外留学生西安创业港;积极创建“一带一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行先试区,创建丝绸之路艺术之城、书香之城、博物馆之城、会展之城、创意之城,打造丝路文化高地。

  “有朋自远方来”,西安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与丝路沿线各国城市互结友城、交流联通,长安这座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如今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再次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连接的重要桥梁。

【责任编辑:林少斌】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