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源于拜星活动的"乞巧节"

2018-08-14 10:23:47  来源:中国网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七月七日这天,女孩子们要向织女“乞巧”,他们拿来彩线和7根针,如果能很顺利的穿过,就是巧手姑娘。据说,孩子们当日夜晚在葡萄架下还能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呢。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乞巧是未成年女孩的一项有些神秘色彩的习俗活动。每逢七月初七夜,大人们都在仰望天河的时候,她们却秘密串连。各自背着家里的父母,带着野炊的工具和食物(多为鸡蛋、花生米、蔬菜、甜瓜、大枣等)来到场院边、草垛后等隐蔽地方。各做一道拿手好菜,虔诚地向织女姐姐敬献。让织女姐姐赐给她们一双巧手。祭扫一番以后,便凑在一起品尝供物。品尝时还边拍手祈求边唱歌:

  "我请姐姐吃甜瓜.姐姐教给我纺棉花;我请姐姐吃大枣,姐姐教我做花扶……"评评点点,说说笑笑,饶有情趣。旧时,女孩子日不许出门,特别是夜间。只有这一天,父母可以破例允许女儿结伴外出,七月七是女孩子们最惬意的一天。

  浙江自古种桑养蚕,缫丝织棉,是女都要当户织,家家都有机杼声。帝皇们要穿江浙的绫罗绸缎才显华贵,隋炀帝把运河从北京挖到了杭州,宋高宗把皇宫建到了浙江,使浙江的丝织业更得发展,也使江浙妇女的经济地位比其它地区要高,于是乎浙江的乞巧节就玩得更起劲。

  当日夜晚,家家在露天摆桌,放上莲蓬、藕、红菱角一类的时鲜瓜果,献鲜花一束,还有必不可少的糕点巧果。巧果是种甜味的油炸食品,形状可以各种各样,但是必须小巧养眼,嚼起来松脆香口,以向织女汇报家女的灵巧。燃烛点香后,女儿们边礼拜,边念念有词: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然后对着月光穿针,用五彩丝线穿七枚针,祈求织女收下这个眼明手巧的女弟子,赐于精崭的女红技巧。

  浙江的七月初七还有丢巧针的游戏。在初六晚上,把雨水井水各半的一碗水放在露天里,让其沫晚风浸晨露,初七白天在太阳下晒,集这天地日月之精华,水面上会生一层薄膜。在阳光下,将一枚绣花针轻浮在薄膜之上,因光照的角度不一,碗底的针影会各式不同,如云如花如剪等顺眼的,就是巧者;针影如蛇如槌等不顺眼的,是拙者;影若似书,则孩儿读书成才;影若似帽,则女儿能嫁个官场中人……

  浙南有的地区在七月初六晚上,还要把端午时系在小孩脖子上,手腕上的五彩健绳解下来,抛到屋顶上,让喜鹊衔着,去为牛郎织女搭桥用。有的人会在健绳上系上巧果,让喜鹊们搭桥饿了时可以填填肚子。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从前山东各地都以七夕为节,举行多种多样的乞巧活动。单县的七月七日之夜,乞巧活动十分热闹,穿着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摆上香案,陈列各种瓜果和化妆品,一起祭拜七姐姐,边拜边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然后每人从老太太手中接过一根针、七根线,借着香头的微光穿针引线。谁穿上线,谁就算乞得巧了,穿得最快者最巧。漂针乞巧,用一碗水在太阳底下晒一中午,然后将针或谷物的芽放进碗里,让它飘浮水面,看水底的针影,成各种花纹者为得巧,如针影粗直、细微则是拙的征兆。曲阜地方于七夕做巧果与巧灯。巧果与巧灯都有各种各样造型,巧灯造型有菊花、荷花、月季、牡丹、芍药、玉簪、兰花、海棠、佛手、文官果、玉兰、梅花等花卉灯,八仙过海、群仙祝寿、童子拜观音、福禄寿等人物灯。孔府把巧果和巧灯作为节日礼品送给各府本家和亲友。七夕之夜,从孔府大门,沿中仪路到后堂楼各院门口,花园各路、各景点,都摆设巧果与巧灯,各庭院和花山顶上,摆以巧果为主的点心和茶水。入夜,府中人坐庭院中仰望牛郎织女会面。胶东地区在乞巧之前有请七姐姐的活动,姑娘们白天到田地里去“偷”一些青秫秸,一路上不回头,不说话,回家后扎一佛龛,或在土台上搭一小棚,内供织女图。入夜后,姑娘们再手持秫秸围井台转一圈,请七姐姐位归佛龛,然后坐在织女像前,对拍巴掌向织女乞巧。边拍边唱:“一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纳鞋底。二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绣花裙……”一直唱到十二月。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