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大学之城 ——福州大学城建设巡礼

2018-07-18 17:30:5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高汉忠
  

  “候官者,都尉之属也。”这是历史学家王国维在《后汉会稽郡东部候官考》(《观堂集林》卷12)中的考述。侯官归属闽侯县(古称侯官县)上街镇,唐代在此设县170年之久。素有“南望旗山青峰罗列,北见闽江碧水东流”之美景,历来都是名人辈出的地方,自晚清以来,就有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近代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等均为侯官人,故有晚清风流数(出)侯官的说法。如今,闽侯县上街镇兴起了一座大学城,承续了旗山的文脉,闽江奔流的智慧,并将承载着八闽儿女乃至中华民族的兴盛,造福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一个决定,奠定了福建教育发展的丰碑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使广大大学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回忆起福州大学城建设的起始缘由,不得不令人感慨!

  1999年,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而言,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所有大学迎来一个大的潮流,那就是扩招。

  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5%左右,“九五”期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也只有11%。福建高等教育的现状更是堪忧,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福建高等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高等院校数量少、规模小。“九五”期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33%,低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成为福建省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全省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培养比例低,也是全省教育面前的一大问题。

  据统计,2000年全省高等院校在校生只有19.4万人,博士点、硕士点仅占全国的3%左右,研究生仅占全省高等院校在校生的2.57%,本科生只占全省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的38.85%;学科设置上社科类占56.3%,工科仅占25.2%,社会需求极大的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理工科人才严重不足。

  对于国家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而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1999年6月16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招33.1万人,这样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53万人,招生增幅达到42%。这是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面对如此巨大的教育利好政策,福建省委省政府岂能坐视不管,错失良机,这可是关系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计,怎么办?如何接招?比如,办大学的硬件和软件怎么解决,教室、教师、宿舍、设备怎么解决?当务之急是办学场所,是校园的规划。即使一边挖掘现有潜力进行高校扩招,一边下大力气进行高校整合,也难解眼前大好良机之困,更重要的是我省高等教育底子薄,可挖掘利用的潜力也有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2000年开始,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为了适应扩招、整合高校资源的需要,进而提升各自城市在新的一轮竞争中的综合实力,纷纷提出建设大学城的设想,并率先在上海松江、广州番禺、南京建设大学城。为改变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福建省政府顺势而为,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大学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2000年8月17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了福建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专题会,会议研究通过了福建省教育厅提出的福州大学城建设方案,并确定福州大学城选址“闽侯县上街镇”。从此,福州大学城进入了紧张而又忙碌的建设高潮,福建高等教育也走上了你追我赶的快速发展时期,八闽儿女上大学的梦想增添了许多机会,福建人才建设发展有了大学的基础保障。

  一座城,实现了福建高等教育的飞跃

  福州大学城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总占地22624亩,其中,省属高校18316亩,市属高校4308亩。分两期建设,投资估算百亿元,计划容纳学生15万人。

  按照“统一规划、体现特色、资源共享、注重配套、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总体规划体现高起点、高水平、大手笔、超前性的规划要求,其定位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型大学园区;二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引进和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的窗口、知识创新和高技术孵化的园区;三是重视教育数量的适度扩张、重视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四是实行开放式办学,吸引国内外著名高校、企业开展合作办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提高高等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五是以校兴城,以城促校,校城融合,集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2002年12月31日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是福州有史以来最冷的,闽侯上街这一片山丘点缀、河汊密布、自然生态良好的土地上,响起了鞭炮声和隆隆的机械声。数百位省市领导、闽侯县政府领导以及数所大学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站在清洌的寒风中,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福州大学城基建打下了象征性的第一桩!对于闽侯县(古代称侯官县)这一片古老的土地来说,可谓是一个改天换地的历史时刻。

  是啊,过不了多久时间,这里就将矗立起一座集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生态于一体的大学城。它将带你体验到这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化“大学城”,能在这样的大学城里读书,那真是很幸福的事!

  打下这第一桩后,建设者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压力。按省政府要求,从这一天起,到2003年9月必须完成首批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四所院校一期工程的建设,实现当年动工、当年招生1万人的任务。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空白开始,只见工程指挥部门和工程建设部门,上上下下,全员动员,分工协作,有人去动员农民工放弃回家过年的安排,留下加班,有人抓紧跑各种审批手续,有人抓紧协调各种关系。一时间,建设工地的内外,群情振奋,活力四射,拉开了最值得记录的一幕幕——几天内又见一片高墙矗立,几十天内又见一排楼房封顶,伴着建设者们汗水的挥洒,平地起高楼,一幢幢高楼像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大学城已焕发出了新的容颜。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九月的旗山脚下,闽江江畔洋溢着一派喜庆、热闹的气氛,气球高悬,彩旗招展,车水马龙,一片欢腾。踏着泥泞,福州大学城终于迎来首批1万名大学生。当年动工、当年招生的目标如期实现,对于建设者们来说,这是何等荣耀啊!

  如今,福州大学城建设已基本扫尾。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发展,大学城的规模已日益壮大,现代化的新城已然矗立。按照建设规划,第一期建设的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以及闽江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已如期完成并入驻;第二期建设的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也已如期完成;省属重点中学,福州一中也在省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于2004年8月竣工并招生;随后福州第一技师学院也于2009年8月完成多校合并搬迁至大学城。至此,福州大学城已入驻高校12所,中学(中专)两所,附属医院两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截止2018年4月,福州大学城已有学生15万人,教职工13000多人,高级职称人员6000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6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2人。此外,还聘用了数十位两院院士、闽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内外著名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兼任客座教授。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由于福州大学城的建设,使我省高等教育入学率、教学科研水平、专业学科建设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而今,数量型的发展道路已成为过去,质量内涵式的发展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18年福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多个学科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文化是根,决定着大学的未来

  “大学是一种文化组织,人文是大学的精髓和灵魂,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潘懋元教授对大学文化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每一所大学都有其发展历史,每一所大学都有其众多的故事。这些历史事件、这些成长故事,经过时间的洗礼、历史的积淀,经过一代又一代师生的砥励和践行,便有了大学文化、大学精神,这是大学生存发展的根,是引领大学未来成长的精神支柱。

  英国牛津大学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就是,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做得更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要与柏拉图为友,要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就是世界顶尖大学的文化精髓,也是他们千百年来屹立不倒的秘诀。

  典型的大学城在德国、英国和美国居多,海德堡、牛津和剑桥就是著名的传统大学城。要建成一座像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这样的“大学城”,显然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保留和衍续原有各所大学独特的文化,融合创造出各所大学新的文化特质、环境特色和校园文化。

  “大学城”是指一类特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大学校园与城市街区往往没有明确分界,城市即校园,校园即城市。大学在城市中占据了决定性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功能和人口构成。城市生活也有显著大学特征,甚至可以说城市因大学而生。“城者,盛民也。”大学城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应当是当地的文化中心,是引领社会文明的重要场所。

  立德树人,文化是根。十几年过去了,各院校的文化特色正在形成,有的甚至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福建师范大学的百年大道、宝琛广场逗留漫步。可见这里林木渐见森然,路边的石凳已布满青苔,但“百年”概念的诱导,还是让人回味着学校的历史;学校创建者、清代帝师陈宝琛端坐在清式座椅上的铜雕,更是弥漫着百年前的文化气韵;还有与陈宝琛雕像合称福建师范大学“三宝”的另两件——宝鼎和宝球,也给人一种历史感。学校图书馆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位于广场另一端的标本馆,分植物馆和动物馆两个馆,所收集和展现的物种的丰富,让人感叹,其中有一些珍贵物种已经消逝,有些物种已然濒危,没有几十年时间的积累,是不可能有这么丰硕的成果的。面对这样的生命标本,也就给人一种时光流逝和文化积淀的纵深感……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福建师范大学任教,他(她)们在教学生涯中传承着师大文化、师大精神,同时个人自身也成为师大文化的创立者、实践者。福建师范大学的校训精神“知明行笃,立诚致广”,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而砥砺出来的,它激励着师大学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文化者,用人文去化成天下也;文化者,人化也。”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需要培育,文化需要积淀,文化更需要创新。大学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更是人类文化的创造者。我们有理由相信,福州大学城经过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名人(校友)精神的激励,一定能培育出像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一样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批批学子、一代代大学人,砥砺前行,勇攀科学高峰。

  校园美,生态更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对绿色发展理念的一句经典阐述,如今这一理念已然沁入民心,深入生活,乃至造福世界。大学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者,更是人类生态文明的引领者。教书育人、文化育人,环境同样也可以塑造人、影响人、感化人、教育人。福州大学城在建设规划过程中,就确定了站位高、起点高的建设蓝图,同时也充分体现大学校园环境育人和引领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这些年来,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众多高校也是大手笔地投入,持之以恒地建设改造,打造出天蓝、地绿、水净的校园生态环境,宜居宜学的育人环境,发挥着人类文明的示范者和引领者的作用。

  下面不妨让我们走近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江夏学院,或漫步或游览,迎面扑来的校园环境文化气息,使人无不感慨。虽然缺乏历史沧桑巨变的积淀,但校园环境建设中所饱含的文化传承,不仅延续了学校办学的历史意蕴,更是展示了现代大学的生态文化理念。无论是福建师范大学的百年大道、宝琛广场,福州大学获得鲁班奖的图书馆,福建医科大学的生命科学馆,福建江夏学院的现代与传统有机融合的广场,福建工程学院布局良好的建筑群落,还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专家别墅群和百草园,都渗透着浓郁文化气息,渗透着优美生态文明气息。

  生态环境更是因其与各自大学文化相关,而显得创意独到,或山或水,或绿树映衬,或绿草铺垫,许多地方看似漫不经心,自有其特色和无限韵致。一个拐道、一处转角,或可见一二盆小小的绿色植物,或二三株伸向天空的修长小树;长长的文化游廊,精巧的假山石道,都蜿蜒着的一种韵致,弥漫着一种巧思,一种人性化的温情。许多地方都曲折回环,宛若迷宫般,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感,似乎隐喻着浩瀚典籍,功成名就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我们或坐在回廊、林荫道的长凳上歇息,或在曲径上转悠,或在文化墙边想象着学子也会怎样的生活,怎样的嬉戏玩闹,似乎有歌咏般的诵读之音夹着顽皮的嬉闹之声传来,就有一种生活感、历史感、文化感……

  试以福州大学的景观为例。福州大学是我省两所“211工程”大学之一,2018年入选国家“双一流” 建设高校,是省内外著名的工科大学。其建筑设计体现了工科大学学科组群特有的结构和建筑理念,以及所形成或蕴含的文脉特征,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好比戏剧是表演艺术,而景观是静止的艺术,静止的艺术和戏剧一样会给欣赏它的人们带来心灵享受与内心震撼。五大学科组群这块庞大的区域有规划道路、有水系、有建筑……而景观就像穿梭于其间的纽带用“文化”的个性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各个分区各有特色,各有主题,各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保持整体风格的设计概念下,创造出了具有创新动力的开放的校园软环境,力求秉承半个世纪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湖光山色、场地景观和地域文化为根基,以山水格局为独一无二的特色,形成开阔豁朗的大景观控制体系,兼具中国传统人文审美和现代活力和至臻至诚、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清新自由的精神境界。

  而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整体设计,则体现生命科学和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赋予景观建筑、生态环境以生命的灵动和活力,在整个空间序列布局规划下,各个庭院空间序列高潮迭起,动静相宜,中轴线明确,同时兼顾大面积的绿色草坪、微地形坡地和各种不同尺寸、不同性质的空间艺术造型。生命科学展馆与百草园,更是集中体现了学科特色和人文精神。许多珍贵的标本、草药,像宝库一样等待着后来的人去开发。

  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的校园,都是围绕着地形地貌特点进行改造利用,景观湖面、湿地、溪流等水系的整理,自然林地保护恢复等方面反复推敲,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建设要求,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山水校园环境,以中国自然山水意境来创建和谐校园,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构建出一幅幅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福州大学城的建设已日趋完善,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未来的路仍然漫长。毕竟福州大学城入驻的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差距还很大,离国内著名高校也还有一段距离。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立足当下,抢抓机遇,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前进,为实现福建教育跨越式发展而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现实。

  腾飞吧,福州大学城!我们期待着。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