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跃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各项制度创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制度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快简政放权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市场包括要素价格的直接管制,改革要素供给,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本质正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一方面,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政府的“有形之手”过长、乱伸。另一方面,要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把该管的管住、管好,把该服务的服务好。在简政放权、监管职能调整的同时,应考虑机构编制、经费投入、人力资源的同步调整,以便于基层政府能够承担得住下放的权力,在事中事后监管上有足够的力量。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供给水平。十九大报告指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落实这一要求,就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服务业等领域提高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提升竞争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引导企业突出主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核心竞争力。需要把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标准的全面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全面加快发展实体经济,开辟供给空间。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基础零部件、工艺和材料。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要是瞄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形成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促进人力资本积累,释放供给活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优化供给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发挥人力资本作用,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两类人最为关键:一类是富于创新和敢闯敢为的企业家,另一类是工匠和劳模。十九大报告一方面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两方面是提高供给体系中人力资本的重要保障。
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增进供给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区域、产业、制度、产品等多个方面的竞争力。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公益性、产业基础、国民经济控制力来实施全面的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打造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优化国有资本的产业分布,创新国有资本的治理方式。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清理各种税收、财政返还等优惠政策,财政支出不应再面对具体企业,而是支持人才、信息、技术、资源等要素市场平台的建设,让所有市场主体实现“起点公平”。三是建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促进地方政府更加注重经济供给质量的提升,增强其为市场、为社会主体服务的能力。
(作者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