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王文霞:播种幸福的教育 享受教育的幸福
十九大代表、衡水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文霞。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老师,您教语文比我们好,但是要论衣品,您得向我们学习,改天我带您去商场,好好设计设计。”十九大前夕,王文霞教的一位毕业二十多年的学生给她打电话,张罗着给她整身像样的行头,以便清爽利落地参加十九大。
“我这身衣服就是学生根据我的体型给我量身打造的。”王文霞笑容满面地指着自己的衣服,并感慨道:“这些年做的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你爱的和爱你的学生。”
王文霞是衡水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33年,在29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她培养出4名省市状元,将150多名学生成功送入清华北大的大门,并创造出一个班10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全班同学考入重点大学的历史记录,她也因此被誉为“清北专业户”。
除此之外,王文霞还荣获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劳模、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河北省首届学科名师、全国十佳高中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017年5月,王文霞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党的十九大代表。
激励学生从平庸到出色
王文霞所带的班级成绩突出,连年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四次荣获“省市先进班集体”称号,是衡水中学当之无愧的“最牛”班级。她是怎么做到的?
“我把学生定位在优秀的位置上,要求他们从平庸到出色。”王文霞告诉记者,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十分重要,当学生畏惧参加班级活动时,她会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产生“我是最棒的”、“我能成为最棒的”的想法,激励他们燃烧起来,全班凝聚成一个燃烧的火团。
棒棒糖攻略,是王文霞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主要方式方法。
衡水中学会定期评选“双优班集体”,只有考试成绩突出,并且平时活动、演讲等综合表现优秀的班集体才能赢得这份荣誉,王文霞会给班级设立争取“双优班集体”的目标,而这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我有一个承诺,就是一旦能够评选上,组织全班聚餐。”她说。
荣誉本身就足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在繁忙枯燥的高中生活中,聚餐也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王文霞想,既然学校有“双优班集体”评选,那班里也设立一个“双优宿舍”评选,一旦当选,宿舍就会有相应的奖励。
“我比较注重激情教育,激励学生都像下山的小老虎一样去做一些事情。”王文霞笑着说,央视有个叫《星光大道》的节目很受学生们欢迎,她就把《星光大道》的概念引入到学生的德育管理当中,设立“每周之星”,打造一个群星灿烂的班集体。
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孝顺之星、艺术之星……“每周之星”涉及方方面面,学生可以自行申报,也可以宿舍为单位推荐,最后由全班公开评选。
每周一早上的第一节课是班会课,而班会课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每周之星”颁奖,获奖者会收到一个由团支部或王文霞写上颁奖词的笔记本,“这个荣誉承载着同学们的信任和老师的认可,学生们感到非常光荣,甚至有很多学生会珍藏那个笔记本。”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优秀的代表,感觉到自己是同学们的榜样,他们会更努力。”王文霞还要求“每周之星”将自己设计的海报、照片等个性化物品张贴在“榜样之路”宣传栏,而每到开家长会时,她都会将“每周之星”的名字张贴出来,“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名字在光荣榜上,非常高兴。”
教育是唤醒
“学习不能逼着学,不能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王文霞认为,教育不是逼迫是唤醒,老师的职责是通过自己的言谈身教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有理想、有追求、发自内心地想学习。
王文霞的语文课堂上,总是充满了笑声,学习氛围十分轻松活跃。这是怎么做到的?
两个“课前必备”是王文霞的独门秘笈——课前演讲和课前读书会。
“精彩开始!”
“老师好,同学们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
课前五分钟演讲,是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甚至播放自己需要的背景音乐。
“这时,我一般会拍些照片,发到家长群,给家长来个现场直播。”王文霞爽朗地笑着说,这样可以让家长直观感受到孩子在班级中的表现,也有很多的家长在下面赞赏道:“老师,您这是在培养超级演说家啊。”
除了课前演讲,读书会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绝招。无论是《平凡的世界》等中国现当代小说,还是古代诗词歌赋,学生们都可以自由地分享从书中读到的收获,“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觉得语文是美的,真正培养学生爱学习、爱语文,同时也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外界看来,衡水中学是一个“超级学校”,似乎只要踏进去就意味着离名校又近了一步,而与此同时,“魔鬼训练营”的称号也不胫而走,严苛的教学纪律让这个学校享受巨大荣誉的同时,也遭受着一些批评。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任何人都需要压力,无所事事、轻飘飘的人永远干不成大事,学生松懈时需要老师拿着小鞭子恰如其分地去鞭策一下。”王文霞说,在美好的年华应该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学生在读书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要把学业当成事业去追求。
“如果在读书年华没有好好读书,将来这种遗憾是不可弥补的。”王文霞语重心长地说,让学生知道“我应该去学习”、“我有点松懈了”不是高压,是老师给学生另一个层面的爱,“而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收获的快乐,远比从放松中收获的肤浅的快乐要层次高得多。”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