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建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从110万人减少到465人

2019-10-23 08:31:30  来源:福建日报
  

  补短板强弱项增进农民福祉

  在闽北大山深处,科技兴林、生态扶贫的故事正在上演。

  顺昌县建西镇谢屯村村民祖基权长期缺少经济来源。几年前,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杉木育种团队找到了他,与他签订了委托育苗协议。

  “只要三四年,良种造林的优势便显露无遗,高度比土苗多出三四米,地径多出两三厘米,且大多郁闭成林,无需除草抚育了。”祖基权“摸着石头过河”,没想到良种苗大受欢迎,供不应求,索性一口气租了12亩地,专业干起了育苗生意。现在,祖基权每年可育苗40万至50万株,产值十几万元,彻底解决了生活开支和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前年,他拆掉了老房子,盖起了一栋3层砖混结构的小洋楼,“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们走出了一条‘社会得绿、林农得利’的新路。”洋口林场副场长练芳松说,洋口林场在洋口镇、建西镇委托农户每年育苗500万株,解决了40个就业岗位。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福建集中力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农民收入增速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收入水平居全国第五位。

  攻城拔寨,誓拔穷根。当前,福建脱贫攻坚已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从2012年底110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65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已有17个实现脱贫摘帽,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有2050个实现退出摘帽。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福建正着力实施“百乡千村”路网提升工程,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物流设施,搭建县、乡、村农村物流三级网络体系;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全省所有建制村实现光纤宽带与4G网络全覆盖。

  补齐短板,共奔小康。为加快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福建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全力推进“全面改薄”项目;持续推进健康乡村工程,完成7765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完善乡村养老服务,建制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提高到52.8%。

  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

  48岁的周金概以本土匠师的身份,重返老家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当起了施工队长。

  原来,为推进农房整治行动,永春县启动了“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新房美化、裸房装修、古厝修缮、违建清理、搭盖拆除等“五项工程”。在开展农房整治行动中,大羽村决定培养一支“接地气、本土化、专业化”的工匠队伍。于是,周金概和几名工匠一起返乡,组建了一支10人规模的小工程队,开始承包本村的房屋建设。很快,大羽村的工匠队伍不断壮大,吸引不少村子纷纷来“取经”。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为了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福建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梯次推进生态村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一革命四行动”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去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426.8亿元,实现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90%的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5%的建制村已有1个以上水冲式公厕;建成166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整治农房3万多栋。

  绿色生产方式正成为共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专项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8%。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空前。推进闽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和8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消除省级考核小流域劣V类水体;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1000个大气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城乡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美丽家园,更要以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为保障。

  福建通过加强乡土文化传承保护、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力建设民风淳朴文化兴盛的文明乡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深入推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建设。

【责任编辑:郑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