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两岸社区融合 平潭“上楼”更上层楼

2019-06-13 10:57:50  来源:东南网
  

  观念变了,村民争当志愿者

  在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曾宁旖着手另一件改变村民观念的“造血”工作——组建上楼村志愿者队伍。

  “台湾社区营造背后有一群充满爱心的志工,他们关心社区、关爱邻里。”曾宁旖告诉丁美娇,必须让村民都参与进来,在公共服务中获得成就感,才能达到可持续的营造效果。

  “志愿者都是义务劳动,没有一分收入,会有人愿意来?”带着疑问,丁美娇开始“招兵买马”。

  根据曾宁旖的提议,她在淘宝上订制一批志愿者穿的红马甲,四处分发传单进行招募。让丁美娇意外的是,传单一发出就陆续有村民前来咨询,不到半年,志愿者人数已达68人,上楼村志愿者队如期成立,这是平潭首支社区志愿者队伍。曾宁旖与丁美娇按志愿者的特长,将他们分为环境卫生、治安巡守、医疗照护、文化娱乐等4个小组。

  擅长舞蹈的村民许燕是首批志愿者之一,她成了文化娱乐组骨干,带领村民跳广场舞,组织村民逢年过节举办表演活动。她告诉记者:“过去前厝后厝的关系不过点头问好,有了志愿者做纽带,上楼村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77岁的失明老人陈德芳感触颇深。她丈夫早逝,生活不便。上楼村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她被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医疗照护组长许玉珍成为其紧急联络人。每周五,志愿者们都会到她家帮忙打扫卫生。“她们就跟我家里人一样,生活上的事情我再也不用担心了。”陈德芳说。

  红马甲一套上身,责任感就变强了。上楼村志愿者队伍已从最初的8名成员发展到如今的138名。“如今,村民们都将成为志愿者当作一种荣耀,把奉献当作一种收获。”丁美娇说。在志愿者的努力下,上楼村脏乱差问题解决了,村居环境变美了,人与人的心更近了。

  为了提高志愿者素质,上楼村还经常组织志愿者“走出去”学习交流,并将好的经验和人才“引进来”。据陈振国介绍,两年来,该村先后派出4批优秀志愿者代表共计70余人,到台湾深入学习社区治理机制、基层文化、产业发展、社团和志工组织运作等方面的经验。同时,6批台湾社区志愿者、创业青年等前来上楼村参加体验式交流,在上楼村举办社区参访观摩、亮点创造等活动,大大增进了两岸基层群众之间的情谊。

  氛围变了,两岸青年“楼台会”

  在上楼村,有一座石头古厝被村民们津津乐道,那就是由陈信豪为首的台湾设计团队打造的“楼台会”。

  “‘楼台会’的寓意就是上楼跟台湾的相会,欢迎台湾青年、台湾文化融入。我们希望上楼成为两岸同胞聚集的社区平台,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在这里交流、创作、生活。”陈振国说。

  “楼台会”的石厝外面是座别致的庭院,门口挂着“志工驿站”牌匾,古厝里有充满台湾特色的彩绘画作以及文创产品,我省对台优惠政策措施的手册也在其中。二楼的艺廊里,有一面用老木窗拼成的照片墙,墙上的照片记录着上楼村改造的点点滴滴。“我们用黑白影像来显示历史感,当村民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身影时会很亲切。”陈信豪说。

  自上楼村试点两岸社区融合建设后,陈信豪就跟随曾宁旖定期来上楼村参与社区改造。“石头厝本身就是平潭地域文化的代表,我们根据石头厝的空间特点,设计时融入台湾理念,实施过程中激荡出更多创意,希望打造出一张平潭的新名片。”陈信豪说。

  如今,“楼台会”已成为上楼村的地标性建筑,陈信豪每月都会在上楼村住上一段。“每每从台湾回到村里,村民们都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说,‘回来啦!’‘有空来我家吃饭。’……感觉好亲切。”去年12月20日,他在“楼台会”组织一场新年派对,在平潭的台胞和上楼村居民相聚一堂,大家把酒言欢,交换礼物,好不热闹。“村民们对台胞非常友善,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陈信豪说。

  陈振国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不久前,上楼村获评“省级文明村”,这是平潭综合实验区首个获此殊荣的村庄。继上楼村之后,平潭的两岸社区融合试点村(居)已扩大至11个,随着台胞参与基层治理的探索不断深入,两岸民间交流的动人故事在继续。

【责任编辑:陈然】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