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佳伦:提灯照亮古龙窑
敢问路在何方
8年时间,对一个乡村来说,意味着土路换新路、小楼平地起、旧貌换新颜。
在黄石村,有一面陶瓷文化集中展示墙。不同于一般的平面展示,黄石的展示墙里摆放着各种形制的陶器瓷器。
卢佳伦在乡间的那处住所,也经常引来村民参观。
“原来做泥巴也能做得这么好看啊!”“以为是做粗活的,屋子会脏乱,没想到这么干净整洁。”“外面的墙画可真好看!”
这么多年来,卢佳伦已融入黄石村。记者采访时,他的屋里突然窜进一条蛇。他打了通电话,两名村民便拿着竿子前来帮忙赶蛇。
村民观念的改变、和谐融洽的场景,并非一朝一夕促成的。最先阻碍卢佳伦保护黄石古龙窑、弘扬黄石陶瓷文化的,正是当地的村民。“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是做陶瓷的,不仅苦脏累,而且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没人愿意再碰它。”卢佳伦说。
陶器厂不动工,古窑对于村民就不再重要,而卢佳伦极力保护古窑的行为也被村民视为毫无意义,怀疑、不理解、不支持的声音此起彼伏。
“除了村民的不理解,我还害怕台风天,台风一来,古窑总会受伤。”卢佳伦眉头紧锁,不可抗力因素与人为因素给古窑的保护带来重重困难。
“要保护古窑,不能忽略人的因素,要扎根农村,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村民,让他们转变思维,重视、关注当地的陶瓷文化,并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带来创收。”为此,卢佳伦一看到有村民站在文化墙前,就会上前聊几句,村民也经常聚在他的陶瓷工作室喝茶聊天。
“黄石陶瓷文化的出路,不只在保护旧址本身,它关乎‘非遗’‘海丝’文化,也关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在卢佳伦的设想中,杂草丛生的窑场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的福州黄石陶瓷主题公园。重视黄石陶瓷历史地位、深入挖掘陶瓷历史、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欢迎文化艺术人才驻村等举措将为黄石注入时代的活力,甚至带动整个黄石村变身“福州国际陶艺村”。
记者采访期间,卢佳伦的茶室先后迎来两拨客人,第一拨是陶瓷工匠与爱好者前来请教,第二拨是黄石村的第一书记和村主任来听取古龙窑的保护建议。
记者还注意到,茶室墙面挂的相框中,卢佳伦身着长衫,短发竖着,目光直视镜头。“这是仿鲁迅照的,我敬仰鲁迅那种刚毅的文人精神,我也是追星族。”卢佳伦说。

- 刻上你的名字!陶瓷专业学生做2146枚印章送毕业生(2021-07-08 09:36:37)
- 时隔两年开馆啦!故宫陶瓷馆将于“五一”在武英殿对公众重新开放(2021-04-30 14:11:17)
- “中国白”有多美?上这可“一睹芳容”(2021-04-13 10:42:57)
- 百余件德化陶瓷精品亮相福州(2021-04-09 17:11:45)
- 探访福建首家5G智慧陶瓷工厂(2021-03-15 09:28:07)
- 村民挖笋挖到春秋战国陶瓷器 已自动上交博物馆(2021-03-11 09:06:12)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