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文具盲盒风靡 小心孩子“掉坑”

2021-03-17 09:56:43  来源:东南早报
  

文具盲盒风靡 小心孩子“掉坑”

文具店里文具盲盒五花八门。

  盒内文具多重复

  买家吐槽质量差

  “运气之盒”“隐藏神秘款”……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文具盲盒”,商品种类五花八门,包装精致很是吸睛,有几元钱的“惊喜盲盒”,也有几十元的盲盒套装,贵的近百元。商家宣称,盒内装的是笔、笔袋、笔记本等各类文具,并以“可能抽中隐藏款、5元钱币”等为噱头吸引买家。

  但从买家的评价来看,文具盲盒惊喜迟迟未到,质量堪忧。

  在一家月销量数百单的店铺,商家售卖的盲盒宣称内装有减压笔或卡通中性笔,笔的款式各异,抽中5元钱币的几率为2%,不少买家趋之若鹜。但一名买家评论称,自己一口气买了20盒,里面的笔竟然一模一样,而且味道重、做工较差,有几支还是坏的,“这不是惊喜,而是惊吓”。

  另一家店铺卖的幸运盲盒,一个售价20元,一买家买了几十个后吐槽:“装的东西一模一样,质量不如预想的,所谓的隐藏款也没看到,太重复。”

  对此,卖家回复称:“盒子里的文具都是随机的,拒绝中差评,谁让我们玩的就是心跳和刺激呢。盲盒非质量问题不予退换,想要抽中自己喜欢的款式需要运气……”

  孩子沉迷抽盲盒

  撒谎要钱来购买

  市民许女士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起初在逛商场时发现有盲盒玩偶,出于好奇吵着让家长买了几次。但许女士发现,售价几十元的盲盒,拆出来的东西在她看来价值仅几元钱。为了抽到喜欢的款式,她儿子继续一次次购买,之后她还发现,孩子对家中老人说谎要钱,用来买盲盒和游戏卡。

  市民倪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放寒假前,女儿第一次从校外小卖部购买了一个5元钱的皮卡丘图样盲盒,里面仅装着一支较为廉价的笔。“买到的不是她喜欢的,她就想再买。”之后,她女儿又讨了几次钱,像博彩似的买了几次。这学期开学后,她女儿又花29元买了一个盲盒礼包。

  “盒里的东西没多少实用性。”倪女士说,购买文具是为了学习,应该有需要才买,但是商家以这种盲盒模式吸引孩子,制造惊喜感,使文具变相连带销售,孩子买回来的多是无用的文具,质量也不比按需购买的文具好,而且孩子新鲜感一过就将它们扔到一边,这也诱导孩子过度消费。对此,倪女士及时引导女儿理性看待盲盒文具,不要跟风购买。

  引导孩子自我对话

  培养兴趣转移诱惑

  鲤城区实验小学张老师认为,文具盲盒因能给孩子带来惊喜感,所以最近畅销,对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充满了诱惑力。作为家长,应该针对孩子心理进行合理引导,不要助长孩子在这方面过度消费、不理智消费。

  张老师建议,如果发现孩子对文具盲盒上瘾,应采取有效措施,多引导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如阅读、参加公益活动等。作为老师,在班级中如果发现有学生沉迷盲盒,应及时关注该现象,做好干预纠正,积极引导孩子把兴趣和注意力转移,通过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和个人心理疏导,让孩子向上向善,理性看待文具盲盒,拒绝诱惑作出理性选择。

  黎明职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叶彦琪老师认为,学生在面对学习的枯燥单一时,会有需要释放能量的地方,文具盲盒正符合学生好奇猎奇、寻求刺激的心理,以此调剂学习带来的压力,有一定的趣味性。但这种抽奖、博彩式的购买方式,容易令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学生们沉迷,有可能激起攀比之心和赌博心理,诱导孩子频繁购买。

  如果发现孩子对文具盲盒成瘾沉迷,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合理购买的引导,如可以适时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表达和叙述自己不断想重复购买的心理历程,也可以引导孩子自我对话,与受到诱惑的自己对话交流,自我思辨,产生自我抵御的内在力量,进而作出合理选择。

  相关链接

  有以下特征 可能“行为成瘾”

  1.明显过度:相对于生活状况而言,在购买盲盒这件事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金钱。

  2.戒断反应:不买盲盒就非常难受,夜不能寐,甚至烦躁、易怒、紧张,情绪低落。

  3.耐受性增加:买盲盒的频次逐渐增加,从一个星期买一个就能满足,发展到每天买一个才能踏实,最后到每天买好多个心里才舒服。

  4.负性后果:将零花钱全部用于购买盲盒,为买盲盒跟父母说谎要钱,每天只想着买盲盒、拆盲盒而影响到学习状态,以及做出更严重的不良行为等。

  (记者 许奕梅)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