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从“文化”到“文化+” 漳州文物绽放新光彩

2020-08-19 16:39:56  来源:人民网
  

  以文化为灵魂,让文物绽放新光彩

从“文化”到“文化+” 漳州文物绽放新光彩

  在福建土楼(南靖)景区,游客在欣赏非遗文化。谢威 摄

  近日,在国家5A级景区福建土楼(南靖)景区的世遗土楼怀远楼前,一场漳州布袋木偶戏表演让围观游客的喝彩声不断,只见非遗传承人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性的表演,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不单只有漳州布袋木偶戏,在福建土楼(南靖)景区里活跃着一批非遗传承人,他们定期会向游客表演提线木偶戏、剪纸、土楼楹联、竹编、木版年画、公背婆、舞龙舞狮等富有当地特色的手作及文化。“近年来,我们探索把古老土楼文化和非遗文化融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南靖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简伟鹏表示,非遗文化不仅为土楼注入了更多的文化涵养,也成了景区旅游的一部分,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从“文化”到“文化+” 漳州文物绽放新光彩

  位于漳州古城的漳州文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良益摄

  与福建土楼(南靖)景区一样,漳州古城也注重传统文化的加持。

  “太不可思议了,一把刻刀竟然能够把木头雕刻成许多栩栩如生的角色。”坐落在漳州古城的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内摆放着各式木偶雕刻作品,有传统戏剧名角,也有传说中神仙魔怪,还有中国历史人物,个个精巧细致、神态迥异。面对如此众多艺术珍品,来这里参观的游客无不啧啧称奇。

  中国一级美术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漳州木偶头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徐竹初是这家木偶艺术馆的主人。已逾八旬的他感慨,以前条件艰苦,没有好的工作室,也没有像样的表演舞台。

  漳州古城启动保护和开发后,徐竹初木偶艺术馆便是第一批入驻的传统文化项目之一。“搬到漳州古城后,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徐竹初笑着说,漳州古城人流量大,木偶艺术馆也被规划成旅游线路之一,来参观木偶头雕刻和表演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漳州古城通过恢复和更新一批老当铺、老木行、老手艺、老相馆等传统业态,以及引入木偶艺术、制鼓工艺、木版年画、锦歌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物绽放出新光彩,也让游客真正感受到这里的“原汁原味”。

【责任编辑:钟培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