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陈元春:将冶山故事说给更多人听

2020-07-17 08:39:57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雷岩平 林雅 林双伟
  

  在“斈”中探考冶山之秘

  冶山斈社志愿服务队办公点设在中山社区2楼,屋里挂满甲骨文、篆书、锦灰堆等字画作品,人文意趣纷呈。老陈经常花一整天时间泡在这里,屋里的作品就是这么磨出来的。

  此外,老陈还收藏了不少的瓦当,以及出自福州贡院青砖的拓本,足有70多张。这些都是冶山斈社的志愿者在日积月累的探考中的收获。

  “‘斈’,念xué,同‘学’。取这个名字就和一块青砖有关。”老陈翻到其中一张,指着刻着“斈記”的青砖拓片说道。

  这块青砖是今年年初一名志愿者在冶山附近捡到的,从被发现的位置推断,它应该与福州贡院有关。一开始,没人知道“斈”这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一番研究后才发现,“斈”是“学”的异体字。

  同样热爱金石书法的老陈对于甲骨文学、古文字学等也有近40年的研究。他和一名福建农林大学的老师,研究了“学”字的演变:甲骨文双手数爻(爻是组成卦符的基本符号),表示用算筹学习数学或易学,下面是房屋之意。金文在房屋下面加“子”,表明学习的对象。

  “‘斈’和‘学’是同一个字,我们就是研究冶山文化的学社,取名‘冶山斈社’再适合不过。”老陈说。

  “无诸的冶城是福州城之始,冶山是一座待挖掘的文化宝库。不断探考、不断学习中,揭开冶山的秘密,这正是最大的乐趣所在。”老陈说,过去冶山上有摩崖石刻群(泉山摩崖题刻)56处,今年年初,志愿者又找到一处。就在仁寿堂附近,榕树因过度负重气根断了,石刻显露了出来。冶山斈社顾问郭斌和志愿者们都赶到现场考察。

  老陈兴奋地说,新发现的两个字因一半仍被根须覆盖,初步判断是“雉”和“梁”,为汉隶。全文是什么?是何年代?是谁所题?这些都有待相关部门考证,待进一步揭晓。

  农民儿子的“文化梦”

  很难相信,如今学识渊博的陈元春,很早就辍学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化梦”,从未间断过练习书画。目前,福建研究甲骨文书法、锦灰堆等领域的专家寥寥无几,他就是其中一个。

  “我是农民的儿子,是部队、党和政府培养了我,如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文化服务回馈社会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老陈说。

  他说,传统文化宣导同书画一样,要想有所收获,都需要用功不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方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目前,他最想做的就是为冶山风貌区培训一支青年和少年宣讲志愿者队伍。

  采访结束后,老陈戴上老花镜,又开始忙碌起来,逐字逐句反复推敲中山小学孩子们的冶山导览宣讲稿。

  “有了这些孩子们的加入,冶山文化宣导将更富活力。”老陈笑得很开心。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