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件明清精美石雕藏身路桥 系明代名宦刘望海后人陵墓石构件
2020-06-03 10:32:45 来源:泉州晚报
半浮雕上的植物图案
石构件属明清时期 后人拟恢复原貌
泉州市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林德民介绍,这些石构件都是花岗岩,分布在陵墓的3级墓埕和须弥座,具有榫卯结构,雕有瑞兽、吉祥花卉等。从石头的材质、雕刻风格、制作特征等来看,应该是明清时期的石雕,不过因为没有墓志铭、典籍等资料佐证,具体纪年无法得知。
泉州市文博研究员黄真真说,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改变,存留完整的古代墓葬、石雕构件越来越少。而祖先陵墓是家族的根,往往架起海内外后裔寻根谒祖的桥梁。如果有可能,将这些旧构件收集起来,恢复原有的样貌,也是缅怀祖先、记住“乡愁”的方式。
刘良州说,经过宗亲们初步商议,他们打算将这些石构件收集保存,后续送回先人陵墓,尽量按照原先风貌进行修缮。刘氏后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予以支持。
石狮子成为建桥材料
相关链接
刘望海
刘会(1542—1617),字逢甲,号望海,惠安县螺城镇西北街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初任浙江萧山县令。此地位于浙江北部,因临江靠水,常有洪患成灾,五谷失收,百姓遭受苦难。刘望海到任后,发动百姓砌石筑堤,兴修水利,既治了水患,又增加良田数百顷。因功绩被朝廷擢升巡视京营,历南北京畿,为总宪侍御之职,后累官至七省(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福建)按察使。
刘望海当了18年七省按察使,还奏请太子设堂讲学,培养栋梁人才,铲除污吏,推行廉政,筑堤防洪,兴修水利,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浙江、云南都建有生祠祀之。而故里惠安县的乡亲,也不忘刘望海的恩德,集资在风光秀美的科山建“报德祠”。(记者 廖培煌 文/图)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
- 福州市第二十五届“如意杯”大奖赛评选结果出炉(2019-11-14 09:31:47)
- 来福州看精美绝伦的寿山石雕(2019-10-11 10:53:14)
- 刘爱珠:情注寿山石雕,探寻美的足迹(2019-08-28 16:22:51)
- 2019中国·福州石雕文化节15日开幕(2019-08-10 08:31:48)
- 惠安石雕:“精美的石头会唱歌”(2018-10-28 09:19:44)
- 郑幼林:寿山石雕大师的情怀(2018-07-04 07:26:02)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