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罗源湾畔的群山之中,藏着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陌上花开 春满西洋

2020-04-06 10:27:20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卓良辉 雷岩平 郑瑞洋 王月玲
  
      致富路越走越宽

  顺着村里的机耕路蜿蜒而上,便来到了花农郑庆枝的苗圃基地。基地里的罗汉松郁郁葱葱,造型精巧,或似俯身迎客,或如腾云驾雾。

  “就在几天前,有人付了定金,要买我家的罗汉松,一对两万多块。”穿着一双解放鞋,拿着一把小剪刀,郑庆枝弯着腰,修剪着枝条,腼腆中带着几分喜悦。

  一株普通的罗汉松只要几百元,郑师傅如何卖到上万元呢?“十年树木,这可要耐得住寂寞。”郑师傅解释,培育一株造型精巧的罗汉松,多则要花10年。眼前这些罗汉松,他请来园艺师量身设计,已经修修剪剪好多年了。

  虽然受疫情影响,郑师傅的生意却依然火热,来自湖南、广西的订单源源不断。谁能想到,10多年前,郑师傅只是一名运货司机,花名还认不全。

  “不像香菇,没人买就会烂在地里,花木可以继续种着、养着。”郑师傅选择在家乡创业,靠着一股闯劲,从最初的几亩地一直种到了现在的140多亩,从口袋只剩下几百元钱到了基地产值达数千万元。此外,他还盖起了智能化大棚,只要拿出手机点一点,就能远程控制灌溉水量。

  西洋村像他一样养花种树致富的,还有一大批人。“1995年,放弃养菇的村民,到福州市区打工。打工时,看到城市发展需要大量花木,大伙有了个新想法——在仓山建新镇租了地,种起花木。”罗源县花卉苗木协会会长尤永光回忆说,“当时户均年收入有两三万元,这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走出家门,学种花木。”

  20多年过去了,西洋村在外形成了数千人的种花大军,在仓山建新、闽侯上街、福清等地种植苗圃面积近4000亩,产品畅销省内外。不少花农发家致富,买了新房子、新车子。

  “然而,土地租金不断上涨,不时还遇到土地征收,我们像‘打游击’一样,被赶来赶去。”2017年,尤永光响应当地政策,决定返乡创业。他还给花农算了一笔账:在市区每亩地租金需7000元,在村里只要800元,而且能建设家乡,干活也有劲。

  回到西洋村后,他带领郑恩等花农成立了福建西洋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先后带动100多户村民返乡。

  “在外面,我们只能种低廉的苗种,然而,不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转型之路,就难免重蹈种菇的覆辙。”80后的郑恩是“花二代”,有许多新想法。他们依托公司,正在打造西洋村特色花卉苗木基地项目。项目一期计划投资6000多万元,主要开发茶园以及莲花心片区,共涉及土地4000多亩,种植美国紫薇、日本晚樱、垂丝海棠等高端品种。

  “去年,我们的杜鹃和麦冬都脱销了,公司收入2000多万元。”对于郑恩来说,回乡创业是个不错的选择。据林贤维介绍,如今福州市区80%以上的城市绿化、道路等周边景观盆栽的花卉苗木,都出自西洋村种植户之手,花农户均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西洋村花卉产业还带动了13户贫困户脱贫。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必须扎扎实实做。西洋村荒山野岭变美丽花园,这是生态在振兴;花卉产业引领村民致富,这是产业在振兴;返乡村民变技术农民,这是人才在振兴。政府只要搭好台,企业只要唱好戏,西洋村的致富路将越走越宽。”游永文如是说。

  据了解,碧里乡已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西洋村水电路等建设,建起全县首条村级柏油马路,每年还会举办花卉文化节,打响“花园村”品牌,助力西洋村振兴。

  根据规划,西洋村计划用3年时间发展大棚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及旅游观光、农家乐等,计划开发山地探险健身体验、农业观光科普体验、农畜种养体验、山地民宿度假、农业自然学校、花海营地等旅游产品,让村民也吃上“旅游饭”,走出一条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

罗源湾畔的群山之中,藏着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鸟瞰西洋村,宛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责任编辑:李琳珊】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